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胃痛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腹痛 陈宝贵常用少腹逐瘀汤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2-10-30

  中医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腹痛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也有兼而有之者,临证时需仔细辨别。寒瘀型腹痛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症状为:少腹绵绵而痛,甚则痛剧,或刺痛,痛处不移,或腹胀满,或腰酸腰痛,或月经一月多见,或经期延后,其色紫黑,或兼有血块,或色淡暗,舌象暗淡,或紫暗,舌苔多白。其病机为:寒瘀之邪着于腹部。治则:温阳化瘀兼以止痛。治疗寒瘀型腹痛陈宝贵教授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卓著。

  基础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肉桂5克,甘草10克。

  加减:兼有胃脘疼痛者,去炮姜,加干姜10克(或高良姜10克),香附10克;寒邪重者加附子10克;瘀血重者加没药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兼月经不调者加艾叶10克;兼腰痛者加炒杜仲10克,川断10克。

  现代研究表明,以上组方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整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明显的止痛作用。

  典型病例

  杨某,女,30岁,2007年10月20日诊。

  小腹隐痛已近半年,遇冷痛甚,得暖则舒。月经延期半月左右。查体:小腹喜按。舌淡暗,苔白,脉沉。查妇科彩超示:卵巢囊肿。曾于市医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曾多方求治,疗效不佳。诊断为:腹痛,辨证为:寒瘀证。治以温阳化瘀兼以止痛。

  处方:小茴香15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2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没药10克,桂枝10克,香附10克,艾叶10克,甘草10克。7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分3次温服,日1剂。

  二诊:小腹已不痛。继服7剂。

  三诊:诸症皆愈,月经如期而至,脉已不沉。舌暗改善,去桂枝、没药。原方继服14剂巩固疗效。

  两月后回访患者无任何症状,月经正常。

  按:据案据脉症诊为寒瘀腹痛证。治以温阳化瘀兼止痛。方中小茴香、炮姜、艾叶、桂枝温阳散寒;赤芍、川芎、延胡索、没药、当归活血化瘀,延胡索又兼以止痛;益母草调经兼有化瘀之功;香附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瘀、止痛之功效。辨证准确,故二诊时疗效显著,原方又进7剂。三诊时患者已无症状,月经又至,脉舌改善。考虑桂枝易使火升阳动,没药活血力大,故去之。

  陈宝贵教授指出,少腹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原方活血药用量大,温阳药用量偏小,虽是寒瘀并治之方,但偏重于化瘀。我们在临证时见腹痛之寒邪偏重者,用药时应适当增加温阳药用量。又《内经·调经论》云“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寒邪重者常伴有瘀血,所以温阳的同时,适当佐以活血药,常收良效。具体临证中遇到寒瘀型腹痛患者,应分析寒瘀轻重,随证加减。妇科之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等证用此方加减,疗效也很好。西医的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前列腺炎等见此证者,皆可用此方辨证治疗。另外,注意活血药不宜长期使用,应中病即止,以免伤血损正。

Tag标签: 腹痛(2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