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小儿疾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介绍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6-26
王素梅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 碍性疾病, 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以不自主 表现为眨眼、 噘嘴、 皱鼻、 摇头、 耸肩、 甩手、 举臂、 踢腿、 收腹动作及发出吸鼻声、 清嗓声等为主要表现, 严重时 可出现口出秽语, 不能自控 [1 -2 ] 。本病目前西医多采 用氟哌啶醇和泰必利治疗, 但因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反 复, 服药时间较长, 多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 [3 -4 ] 。因 此, 采用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是治疗本病的关 键。王素梅教授对多发性抽动症进行了长期研究, 积 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并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认为 其病因病机为脾虚肝亢 [5 ] , 用中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 动证, 不良反应小, 疗效显著 [6 ] 。现将王素梅教授治疗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脾虚痰聚为抽动症的病理基础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运化, 有运化 水谷精微及水湿之功。小儿脾常不足, 若饮食不节, 损 伤脾胃, 不能正常运化水谷, 气血生化源泉乏力, 四肢、 肌肉濡养不足, 出现多种抽动症状, 故《小儿药证直 诀》 云 : “脾主困, 虚则吐泻生风” , 又曰“脾虚生风” 。 《素问·至真要大论》 言 :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脾 主运化水湿, 脾失健运, 不能正常运化水湿, 水液内停, 聚而为痰 。“百病多为痰作祟” , 痰液上可循至头面、 清窍, 出现挤眉弄眼、 吸鼻子、 口角抽动、 甚至秽语不 止, 同时清窍被蒙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行为异常等; 下可循经络流注于四肢百骸, 则见四肢肌肉抽动。 土虚则木亢。万全在 《育婴秘诀》中亦云 : “脾虚 则吐泻生风, 此脾土败而肝木乘之。 ” 小儿脾常虚, 加 之饮食不知自节, 若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则易损伤脾胃,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 不能正常濡养肝木, 肝木亢而生 风。风为百病之长, 善行而数变不居, 故头面、 四肢多 部位抽动且部位多变不定; 脾虚生痰, 肝风挟痰, 或循 经上扰, 或内窜筋脉、 肌肉, 故抽动反复发作, 迁延不 愈。因此, 王素梅教授认为小儿抽动症主要与肝脾两 脏关系密切, 脾虚是小儿抽动症的根本病理基础 , “脾 土虚弱, 清者难升, 浊者难降, 留中滞膈, 凝聚为痰” , 肝风挟痰或上扰清窍, 或走窜经络, 同样会出现抽动症 状 [7 -8 ] 。

2 肝亢风动为抽动症病理特征

《万氏家传育婴秘诀》 曰 : “肝属木, 旺于春, 春得 少阳之气, 万物之所以发生也, 儿之初生曰芽儿者, 谓 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 其气方盛, 亦少阳之气方长而 未已, 故曰肝常有余, 有余者, 乃自然有余也。 ” 万全认 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即是肝常有余, 肝行少阳之职,阳气旺盛则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 。《万氏家传育婴秘 诀·肝脏证治》 又曰 : “肝者, 足厥阴风木也。木生风, 故主风, ……肝之窍在目, 故有病常以目候之, 如肝有 风, 则目连扎, 肝有热, 则目直视, 肝疮则白膜遮睛之类 是也。又肝主筋, 肝病则筋急, 为项强, 为搐搦牵引。 ” 王素梅教授非常赞赏万全提出的小儿脏腑娇嫩, 稚阴 稚阳理论, 认为肝常有余也是小儿病理特点之一。肝 主疏泄, 有调理气机之功。王素梅教授经过多年临床 发现, 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明显增多, 父母的溺爱等 原因, 很多儿童冲动、 任性,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一旦受 到外来压力或者所欲不遂等诱因, 情绪不能正常宣泄 而肝气郁结 。《素问·至真要大论》 曰 : “诸风掉眩, 皆 属于肝” 。肝主疏泄, 气机郁结于内, 积而化火, 火热 生风, 形成肝风内动之候 。“风为阳邪, 其性善行而数 变 ” , “风为百病之长, 易袭阳位” , 肝风上扰清窍则可 出现头面部各种抽动症状, 如眨眼、 张口、 吸鼻子等, 且 部位多变, 反复发作。

土虚木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气血生化 乏源, 肝血不足, 不能濡养筋脉, 虚风内动则伸头缩脖, 肢体震颤、 抽动; 肝血不足则肝阳偏亢, 导致患儿抽动 频发, 且性情暴躁易怒, 注意力不集中等。另外, 由于 肝疏泄失常, 气机郁结体内不能宣泄, 患儿以呼出为 快, 故频繁清嗓子, 口内常出异声秽语 [9 ] 。 因此, 王师认为肝亢风动是小儿抽动症的病理特 征, 肝气升发太过, 疏泄失常, 气机郁滞, 则肝气横逆犯 脾, 脾失健运, 湿浊内停, 湿聚成痰, 风痰引动则抽动不 已 [10 ] 。

3 抑木扶土、 平肝息风为治疗大法

《幼科证治准绳·慢惊》曰 : “水生肝木, 木为风 化, 木克脾土 。 ” 《难经·七十七难》 又云 : “见肝之病, 则知肝当传之于脾, 故先实其脾气。 ” 王素梅教授认为 小儿抽动症与肝脾密切相关, 肝脾在生理上有相互为 用、 互相制约的功能, 但在病理状态下, 二者又会相乘 相侮。脾虚则无以制肝, 则肝木亢而生风; 若肝疏泄功 能异常, 肝木横克脾土而生痰; 风痰合邪流窜经络, 抽 动部位多变, 反复发作。

因此, 王教授认为小儿抽动症的大法为扶土抑木、 平肝息风, 并贯穿其治疗始终 [11 ] 。临床用药常采用六 君子汤合泻青丸加减, 根据脾虚、 肝亢的轻重而药物倚 重不同, 并佐以化痰、 息风药物。常用健脾药物有太子 参、 白术、 茯苓、 半夏、 陈皮等 [12 ] , 同时根据病情不同选 择化痰药物, 如苏子、 天竺黄、 胆南星、 青礞石等。依据 辨证采用不同平肝药物, 一般多采用疏肝理气药物, 如 枳实、 柴胡、 川楝子、佛手、 香附、 炒莱菔子等, 肝火旺 盛者酌情选用菊花、 夏枯草、 蝉蜕、 钩藤等药物, 若肝阴 不足, 则加白芍、 生地黄、 枸杞子等药滋养肝阴 [13 -14 ] 除 此之外, 王素梅教授认为由于风善行数变, 症状多端, 临证非常重视引经药的应用, 药物多选用风药, 因“高 巅之上, 唯风可到” , 常用药物有钩藤、 蝉蜕、 僵蚕、 地 龙、 全蝎、 龙骨、 牡蛎、 羚羊角、 蜈蚣等。

4 病案举例

患儿, 女, 6 岁, 2012 年 6 月 12 日初诊。患儿 1 年 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眨眼, 未予重视, 因症状持续 未愈而就诊于外院眼科, 予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 1 周 后无明显改善, 逐渐出现口角抽动, 清嗓子等症状, 在 外院诊断为 “多发性抽动症” , 予口服西药等治疗 3 个 月, 症状有所改善, 自行停药后反复。刻诊: 眨眼明显, 清嗓子, 口角抽动, 偶有腹部抽动, 急躁易怒, 纳食欠 佳, 二便正常。舌淡红, 苔白腻, 脉弦细。辨证为脾虚 痰聚, 肝亢风动。治则为健脾化痰, 息风止痉。药用: 陈皮 6 g, 姜半夏 6 g, 茯苓 12 g, 炒枳壳 6 g, 苏梗 6 g, 厚朴 3 g, 炒僵蚕 10 g, 全蝎 3 g, 制胆星 5 g, 石菖蒲 6 g, 炙远志 6 g, 天麻 6 g, 钩藤 10 g, 炙甘草 6 g。二诊: 患儿诸症皆减少, 纳食较前增多, 喉间有痰, 药已中的, 效不更方, 上方加苏子 10 g, 继服 14 剂。三诊: 患儿偶 有眨眼, 清嗓子、 口角及腹部抽动等皆消失, 上方去苏 子, 加菊花 6 g, 继服 30 剂。四诊: 患儿诸症皆消失, 继 以调理脾胃月余, 患儿纳食改善, 体重亦较前增加, 随 访半年未再复发。

5 体会

王素梅教授准确把握了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核心 病机, 从 “脾常不足 ” “肝常有余” 论治本病, 治疗立足 于肝脾, 扶土抑木、 息风止痉之法贯穿于始终 [15 ] 。王 师认为脾为生痰之源, 故脾虚为本, 治疗重在健脾助 运, 继而加以平肝息风诸药, 尤首选入络搜风之风药。 综上所述, 健脾化痰为抽动症治疗之本, 平肝息风为 标, 标本兼治, 方药准确, 故效果显著, 临床应用良好。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郑宏 王素梅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