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是指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食欲不振在两个月以上,患儿往往因食之无味而见食不贪,甚则拒食,可伴面色少华、形体消瘦。长期厌食,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影响小儿的营养状况,身高、体重不足,食欲和味觉敏感度更低。 现代医学认为体内锌的缺乏,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家长过分溺爱和不正确的喂食态度,致使小儿情绪变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使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另一方面,胃肠道疾病或全身器质性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蛋白、高糖浓缩饮食,饭前吃糖,生活不规律,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会影响小儿神经调节功能及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下降。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但应排除消化系统疾患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功能的影响,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偏食挑食等因素。长期厌食可致营养不良,轻症营养不良的患儿,体重比正常同龄的减少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少于0.8厘米;重症患儿严重消瘦,体重比正常减少25%以上,烦躁不安,腹壁皮下脂肪几乎完全消失,有的可合并营养不良性浮肿。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着重恢复小儿的消化功能,必要时给予锌制剂。 中医称厌食证为“纳呆”、“恶食”等,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若脾胃素虚,运化不健,纳运无权,则纳谷不香,便溏乏力;脾气不振,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则口不知味,不思饮食;日久气血生化乏源,则面少华色,体重不增;素体胃阴不足,津液无由化生,胃失濡润和降,则口干喜饮,不喜进食,大便干结:脾不散精,肌肤失润而形体消瘦。(王骏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