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卷之六十三

口病门

 

病机

《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热也。)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有病口苦,取阳陵泉,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曰∶病名胆瘅。

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胃与大肠之脉所挟于口也。

《巢氐病源》云∶脾气通于口,口和能知五味矣。盖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运化津液,以养五脏。节宣微爽,五脏之气偏胜,由是诸疾生焉。又云∶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故令人口苦生疮。口咸则为寒,咸挟苦或燥为热,酸则停滞,涩则因燥,淡则由虚,苦则为热,热甚则甘也。凡口甘及干燥,患痈疽之后者多有之。

胃热则口臭,脾热则口甜、心热则口燥,胆热则口苦,肺热则喉腥,肝热则口酸,肺虚则口辛,肾热则口咸,胃虚则口淡。

谋虑不决,肝移热于胆而口苦者,思虑烦恼气郁于胸膈,及心脾蕴热冲发于口,亦令人口臭也。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也。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也。

或问口臭一证。曰∶脏腑热气,燥腐蕴积于胸膈之间,冲发于口,则口气臭也。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而烂也。又云∶少阴之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是也。口疮者,乃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小儿将养太过温暖,心脏客热,其口亦疮。

伤寒狐惑之证,上唇生疮,虫食其脏;下唇生疮,虫食其肛。此口疮内应脏腑之邪热然也。

 

脉候

左寸脉浮而数者,口生疮。洪数,心热口苦。右寸脉浮数,肺热口辛。左关弦数而虚,胆虚口苦甚。左关洪而实,肝热口酸。右关沉实,脾胃有热口甘。兼洪数者,口疮,或为重舌、木舌。脉虚者,中气不足。口疮服凉药不愈,宜理中汤。

 

治法

实热口疮新发者,用凉膈散、甘桔汤之类皆可愈。西瓜浆水徐徐饮妙。冬月无瓜以烧灰噙之。

酒色过度之人服凉药久而不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用理中汤反治之而愈甚者,加附子或用官桂噙之亦妙。

肝胆有实热令人口酸而苦,小柴胡汤加甘草、龙胆草、青皮之类,甚者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若谋虑不决,肝胆虚而口苦者,人参远志、茯神、甘草为君,柴胡、龙胆草为佐使,甚者钱氏地黄丸。所谓虚者补其母也。

心热而口苦,或口舌生疮、黄连泻心汤、牛黄清心丸、凉膈散之类主之。脾热而口甜者,三黄丸、平胃散之类。肺热而口辛者,以甘桔汤、泻白散、金沸草散之类。

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如圣汤、甘桔汤加芩、连。仍擦以柳花散。

口糜,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用五苓散、导赤散合服,效。有下颔不收者乃骨脱,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令患人张口,用两大拇指入患人口内拿定牙,外用两手指将下往上兜,则入臼矣。

阴阳散等方数口疮立愈,不可不知。

 

药方

(《千金》)甘露饮 治男妇小儿胃中客热,牙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多劳,湿热相搏,致生胆病,身面皆黄。

或时身热而肿,大小便不调。

枇杷叶(拭去毛) 生地黄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枳壳(炒) 茵陈 石斛 黄芩(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一钟煎七分,食后服。《本事方》无麦门冬、茵陈,加山豆根、犀角屑,大有神效。

升麻 治膈上有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葛根 赤芍甘草(各一钱半) 人参(二分) 桔梗(二钱)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局方》)三黄丸 治脾热口疳口气。兼治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

黄芩(春四、夏秋六、冬三两) 黄连(春四夏五、秋三冬二) 大黄(春三秋二、夏一冬五)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三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如奔马。

(《河间》)益胆汤 治谋虑不决,肝胆虚,气上溢则口苦。

黄芩(去朽) 甘草(炙) 人参(各一钱) 官桂(五分) 苦参 茯神(各三分)远志(七分)

上咀,作一服,水钟半煎一钟,温服。

(《东垣》)柴胡地骨皮汤 治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化等证。

柴胡 地骨皮(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一钟,食后温服。如病患大段实者,加大黄、朴硝以利之。

(《良方》)龙胆汤 治热口苦,名曰胆瘅。

龙胆草 黄连(各四分) 人参 天门冬 知母 黄芩(各七分) 柴胡(一钱)山栀子 麦门冬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良方》)玄参散 治满口并舌生疮,连齿龈烂痛。

玄参 升麻 独活 麦门冬(去心) 黄芩 黄柏 大黄(炒) 栀子仁 前胡 犀角屑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五分,不拘时温服。

升麻 治膀胱热不已,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玄参 射干(各四两) 大青 黄柏(各三两) 蔷薇根白皮(四两)

上咀,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去滓下蜜更煎二三沸取起,冷咽之。

(《直指》)升麻 治心脾有热,口舌破裂生疮。

升麻 玄参 川芎 生地黄(酒洗) 麦门冬(去心。各五钱) 大黄 赤芍黄连黄芩 甘草(焙。各三钱)

为末,每服五钱,姜枣煎,食远服。

地黄 治口舌疮肿。

地黄 蓝青叶(各等分)

上入蜜杵细,每服五钱,井水煎,食后服。

增损如圣散 治上焦热壅,口舌生疮。

桔梗(二两) 甘草(炙,两半) 防风(五钱) 枳壳(制,三钱) 片黄芩(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服。

(《济生》)泻黄饮子 治风热蕴于脾经,口疮唇燥坼裂。

白芷 升麻 枳壳 黄芩 防风 半夏 石斛(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温服。

洗心散(治心热口疮) 四顺清凉饮(治脾热口疮) 甘露饮 黄连阿胶丸 凉膈散(以上诸方通治上焦诸热口疮,方并见积热门。)

(《集成》)黑参丸 治口舌生疮久不愈。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黑参(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噙化津咽。

(《良方》)冰柏丸 治口疮。

冰片(一分) 黄柏 硼砂(研) 薄荷叶(苏州者。各二钱)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

(《良方》)牛黄 治心脾热壅,口舌干燥,及烦渴。

牛黄(三分,细研) 黄连 大黄(酒蒸。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两半)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 麝香(少许) 山栀子 马牙硝 芎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竹叶煎汤化下。

栝蒌根散 治风热口中干燥,舌上生疮。

栝蒌根 胡黄连 黄芩(各三两) 白僵蚕(炒) 白藓皮 大黄(炒。各五钱)牛黄(研,少许) 滑石(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竹叶汤调服。

甘露丸解热毒退风热,治口舌干燥。

寒水石(二斤, ,土地上放一宿去火毒) 马牙硝(三两,细研) 铅霜(细研) 龙脑(细研)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为细末,以糯米饮和丸,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新汲水磨化服。

杏仁散 治心胃中客热,唇口干燥或生疮。

杏仁(泡去皮尖,麸炒微黄) 黄连 麦门冬 赤茯苓 地骨皮 黄芩 山桅仁 蔷薇根 大黄(炒。各一两) 犀角屑(三分) 甘草(炙,五钱)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淡竹叶十四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服。

含化丸 治上焦烦热,口舌干燥、神思不清,头目不利。

石膏(半斤,细研水飞) 寒水石(同上) 白蜜(半斤)

以水四大钟煎取钟半,绵滤过入蜜同煎稠,丸如芡实子大,常含化一丸津咽。

硼砂散 治口疮。

硼砂 青黛 龙脑 石膏( 。各等分)

上为极细末,每用少许,临卧敷口中。

赴筵散(一名阴阳散) 治口疮极效。

黄连(一两) 干姜(炒黑,三钱)

为细末、干掺口疮上,涎出即愈。

柳花散 治口舌生疮。

玄胡索(一两) 黄柏 黄连(各五钱) 蜜陀僧 青黛(各二钱)

上为细末,贴口疮上,有津即咽。

黄连朴硝散 治口疮绝妙。

黄连 朴硝 白矾(各五钱) 薄荷叶(一两)

上为粗末,用腊月黄牛胆,将药入胆内,风头挂两月取下。如有口疮,旋将药研细入于口疮上,去其热涎即愈。

紫金霜治大人小儿积热,口内生疮。

黄柏(蜜炙紫色为末,一钱) 诃子(一枚,面包煨) 腻粉 麝香(各少许)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疮上。

丹蜜煎 治满口烂疮。

黄丹(一两) 白蜜(一两)

瓷瓯内和匀,坐饭上蒸,鹅翎刷疮上。

白绿散 治口舌疮,不能食。

白芷 铜绿(各等分)

为细末掺舌上,以温醋漱之,立效。

绿云散 治口疮烂臭久不愈。

黄柏(蜜灸研末) 青黛(各等分)

上为细末,临卧用少许掺舌咽津妙。一方用黄柏细辛为末敷。

黄连 治口糜生疮。

黄连(五分) 川黄连(三钱) 细辛 藿香(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疮上,涎出愈。一方用黄连细辛为末掺效。

秘效方 治口糜。

明矾 大黄(各等分)

为细末,临卧干掺,涎尽漱之愈。

五味散 治口舌疮。

五味子 滑石(飞) 黄柏(蜜炙,各等分)

为末搽疮上,愈。

(丹溪)盐白梅散 治口内生疮。

盐白梅(烧存性) 明矾(枯) 黄丹(炒。各一钱) 人中白( 五分) 麝香(少许,另研)

为末、干掺。甚者加硼砂五分、冰片一分。

碧雪治口疮及咽喉肿痛神效。为极细末,用管吹入咽。(方见舌门)

白矾 治赤口疮。

白矾(枯) 没药 乳香 铜绿

上等分为细末,掺之。

雄黄 治白口疮。

雄黄 没药 乳香(各一钱)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掺之。本方有巴豆霜,恐误也。有人用之而口皆肿,不能救解,故此减之。

一方用焰 、硼砂含口内勿开,外以南星为末,醋调贴足心涌泉上,神效。

(《良方》)贴脐散 治元气虚而浮阳上攻,口舌生疮不已。

吴茱萸(醋炒) 干姜(炮。各五钱) 木鳖子(五枚,去壳)

上为细末,每用五分,冷水调,以纸靥贴脐。

蟾酥线治口舌生疮烂痛。

蟾酥(取时以线乘温染之晒干。用时剪半寸含之,有涎即吐出)

黄柏白蚕散 治口糜。

黄柏(蜜炙退火毒) 白僵蚕(直者新瓦上烙干,断丝去火毒)

上为细末,少许敷疮上,吐涎。

槟粉散 治口吻边生疮,浸淫不愈。

槟榔(烧存性)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少许敷口疮上,立愈。一方饭甑上汗调敷之。

加味龙石散 治口舌生疮,时时血出,咽嗌肿塞,疼痛烦闷。

寒水石( ,四两) 朱砂(研飞,二钱) 马牙硝(风化,一钱) 龙脑(钱半)铅白霜 硼砂(各五分) 甘草(研末,二钱)

上为细末,少许掺患处,吐津出。若误咽下亦不妨。

升麻黄连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闻其秽恶。

升麻(半两) 生姜 黄连 黄芩(酒炒) 檀香 甘草(各二钱) 青皮(半两)

上为细末,汤泡蒸饼,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时细嚼白汤下。

地骨皮丸 治肺热口臭,口中如胶,咽干发渴,小便多。

地骨皮 黄 桑白皮 山栀仁 马兜铃(各等分为末)

甘草膏和丸,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

地黄 治脾热唇焦。

地黄汁 鲜天冬汁(各半升) 麦门冬(去心) 葳蕤(各二两) 黄 升麻(各半两) 细辛 川芎 白术甘草(各一两,细锉)

上绵裹酒浸一宿,以猪脂二斤煎药焦色,锦滤去渣内锅中,后下地黄天冬汁熬令稠,瓷器盛。每服半匙,不拘时咽下。

合香丸 治口臭,去热毒瓦斯,调和脏腑。

鸡舌香 芎 (各一两) 藿香 甘松 当归 桂花 桂心 白芷(各半两) 零陵香 木香(各三分) 肉豆蔻 白槟榔(各五枚) 丁香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常含一丸津咽下。

丁香 治口臭秽。

丁香(三钱) 芎 (二钱) 白芷(五分) 甘草(炙,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绵裹一丸噙化。

益智散 治心气不足口臭。

益智仁(半两) 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时时干舐咽之,更沸汤调服立效。

生香膏 治气热口臭。

干甜瓜子(去壳细研)

炼蜜和成膏,食后含化或敷齿上尤炒。一方空心洗漱讫,含化一丸如枣核大。

芎芷膏 治口气热臭。

白芷 川芎(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

神芎丸 治食肉多口臭。

藿香 木香(各一钱) 当归(一钱) 升麻(二钱) 生地黄(酒洗) 生甘草(各三钱) 黄连(炒) 砂仁(各半两)

上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汤下一百丸。

四神散 治噤口风,牙关不开。

雄黄 食盐(炒) 川椒(各一钱) 独子皂角子(一枚)

烧灰为末,吹在大牙根上立愈。

一方∶治口内生疮,用朴硝一钱、寒水石 一两、朱砂少许,同研如桃花色,敷患处,咽不妨。

一方∶治口疮,用巴豆三枚去壳不用油、黄丹五分同研如泥,涂叶上如棋子大,贴眉间,须臾四围疮如蚤子,去药,大效。

一方∶用淀粉、巴豆同研如泥,如上法贴眉间亦效。

又方∶治口疮用牛膝浸酒含漱。不用者,牛膝捣汁漱亦佳。

又方∶用五倍子末掺之,便可饮食。

又方∶用蔷薇根避风打去土,煮浓汁温含,冷则易。

又方∶治口疮翻白,用桑树汁,先以发拭口,次以汁敷之。

又方∶治口疮久不愈、用乱发、霜蜂房、蛇蜕皮各烧存性为末。每用一钱,酒调服。

一方∶治唇上生疮年久不愈,用八月蓝叶一斤捣汁洗,三日瘥。

又方∶治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豆豉炒焦为末,含一宿瘥。

孙真人方∶治口疮、吻疮,用白杨枝浆水煎,和盐含之。或用嫩枝蕊于铁上绕作灰,和脂敷之。

孙真人食忌∶治口疮,用朴硝含之甚良。

《千金方》∶治口臭,用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咽之。

又方∶治口疮,用甘草白矾各等分为末,掺口内佳。

《胜金方》∶治口疮,用胆矾半两,入银锅子内,火 通赤,置地上出火毒一夜,细研。每服少许,敷疮上,吐酸水清涎。甚者一两即瘥。

《圣惠方》∶治口臭秽,及 齿肿痛,用细辛一两煮取浓汁热漱,冷即吐之,立效。

一法∶凡人觉脊背屈强,不问时节,缩咽膊仰面努膊上,回头左右两向按之,左右二七遍,气血行动定然,始更用。先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腰脊颈项痛、风痹、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尽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