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我国第一个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定为"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在我国6000万名残疾人中,有听力语言障碍者约2057万人,占了整整三分之一。其中,7岁以下聋儿就有80万人,更严重的是,每年还要新增聋儿3万余人。与此相对照的数字是:全国聋儿康复培训体系的年培训能力仅2万人,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每年不断新增的聋儿数目,仍然需要40年时间才能把现有的80万聋儿训练完。但到那时,这拨儿聋儿也早已步入中年,从而错过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
这么多孩子为什么会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遗传,有后天的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据国务院组织的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0~14岁听力语言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所占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外伤等均不到1%。其中前四项即占了70%以上。据专家介绍,排除掉前四项原因,每年我国即可少出现两万多名聋儿。
专家说,在这种种致聋原因中,"药物中毒"所含的人为因素较大,而如果加以注意,是应可减少乃至避免的。
那么,什么是药物中毒性耳聋?科学证明,这是一些人群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而引起的耳聋。它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以耳聋、耳鸣为主。耳聋多在用药后1至2周出现,逐渐加重,半年后逐渐稳定。耳聋大多呈双侧对称,以高频听力损失开始,逐渐向低频扩展,有一小部分人还会继续恶化直至完全丧失听力。
多年来,由于大量化学药物和抗菌素的广泛使用,已发现近百种耳毒性药物。许多耳毒性药物使用起来比较普遍和随意。像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等等甚至阿司匹林、碘酒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药物,都有导致耳聋的可能。爱护耳朵,迫在眉睫。为了填补有关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法律法规的空白,去年,卫生部专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就是为了尽量地减少、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
据专家介绍,尽管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以省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以市级培训部为骨干、以基层聋儿培训班(点)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听力语言康复培训体系,但较之一些发达国家,我们起步仍嫌晚了。专家提醒您:要想耳聪目明,请避免疾病、感染、意外事故、噪声污染,特别是--远离耳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