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嘴里的“巴”,重点不是降落在“糟糕”上,主要是指“土”、“不时尚”,另外再带点“不可救药”的意思…… 去了一趟上海,领教了上海人的“巴”。在上海,如果你不知道“巴”是什么意思,就会被人骂你“巴”的。
翻开词典,和“巴”连在一起的词都不怎么样:干巴巴、可怜巴巴、巴儿狗、巴结、巴掌、乡巴佬,还有韦小宝经常挂在嘴上的“妈拉个巴子”。不过,上海人嘴里的“巴”,重点不是降落在“糟糕”上,主要是指“土”、“不时尚”,另外再带点“不可救药”的意思。
比如说,现在上海年轻人喜欢跟香港同行学,身上、包上、手机上都爱挂个小玩意,不过,你要是在腰间别一圈小白兔,再加上手机、呼机,那你肯定是巴入膏肓了。说到手机,如果你不知道一些手机代码,那也是巴。“FRANCE”代表的不是法国,而是“Friendship Remains And Never Can End”;“荷兰”是“和恋人永不分离”;“尼泊尔”据说是“海枯石烂”……这就像你把“菜鸟”、“大虾”、“赛羊”、“板猪”这些东西都当作了是什么新培育的动物,那真是巴死了。
上海人喜欢说别人“巴”,主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时尚水平和知识。但是,如果你坚持自己的巴,那倒也有可能成为一件“酷”事。有个朋友,一直用着九十年代初的那种大笨手机,很多人嘲笑他,但他就是懒得换。最近,他说再没人劝他换手机了,因为这种笨手机居然又占据了时尚制高点,有美丽的女郎拿着他的手机爱不释手当古董了。
大学里还有个老同学,从我认识他开始,就一直穿他爷爷时代的衣服,被人笑了很多年,因此一直也没女友。后来唐装一流行,当年笑他“巴”的人转而开始崇拜他了。说起来,时尚真是没什么操守,今天抛弃你,明天又抛着媚眼寻上门来。楼下有一家饭店,在流行杭州菜的时候,房子四壁挂了很多江南水乡图;后来是火锅走红,店堂又被整饰得跟个四川袍哥似的;然后是西式打扮;又换过财主家装扮,门口挂了灯笼;最近又装修回杭州菜模样了。自然,这是生财有道的经营,但是,这样的折腾,让我不由得想起一部电影题目——《如果墙壁会说话》,那么墙壁大概会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