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邻近下腔静脉的肝癌切除术(附12例报告)

邻近下腔静脉的肝癌切除术(附12例报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年第4期第0卷 临床经验交流

作者:邵初晓 方基兴 朱景德 吕昕亮 留春元

单位:邵初晓 方基兴 朱景德 吕昕亮 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肝胆外科(丽水 323000);留春元 浙江省青田县民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手术;下腔静脉

  邻近下腔静脉的原发性肝癌,属特殊部位肝癌,即紧贴第2、3肝门的肝癌。以往该部位属肝手术禁区。近年来由于外科技巧的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的完善,使这类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我院1992~1997年共施行邻近下腔静脉肝癌切除术1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64岁,平均48.9岁。术前肝功能分级属Child a级8例,B级4例。合并肝硬变者9例。肿瘤直径4~17 cm,平均6.2 cm。肿瘤位于右肝前叶7例,右半肝2例,左半肝2例,左内叶1例。行肝Ⅴ段切除3例,肝Ⅷ段切除4例,肝Ⅴ~Ⅷ段切除2例,肝Ⅳ段切除1例,肝Ⅱ~Ⅳ段切除2例;术中出血200~5100 ml,平均 1 140 ml。病理诊断: 肝细胞癌11例,胆管细胞癌1例。术后并发肝性脑病2例,腹水8例,胸腔积液5例,急性胃粘膜病变伴出血4例,胆漏1例,膈下感染2例。1例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第19天死亡。术后患者均接受保肝、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如发现有肝内复发或转移则及时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随访1年存活11例,占91.7%,术后获随访满3年者8例,存活6例,占75.0%。

  1.2 手术方法

  取右肋缘下切口或双肋缘下字形(屋顶状)切口入腹,探查后用大盐水纱布推开胃肠道组织,肋弓用大拉勾牵起,分别游离肝圆、镰状、左右三角及冠状韧带,尽可能使肿瘤能暴露在术野直视范围中,并以瘤体能为术者左手所掌握为最理想。置肝门三联阻断带,若有阻断下腔静脉的必要,则小心剪开膈下肝上下腔静脉前方的腹膜,后方则用小弯绀小心分离,导入阻断带。肝下阻断带则在肾静脉水平之上导入。用电灼点出肝切除范围,一般应距肿瘤2 cm。阻断第1肝门,用钳夹或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断肝,遇一般管道组织予结扎切断。辨认大型管道,避免损伤欲保留肝组织的胆管、门静脉及肝静脉。如遇肝静脉主要分支或腔静脉破损,用指压缝合法进行修补。肝门阻断15~20分钟,如切除未完成则间隙5~10分钟后再阻断。断肝后的创面须缝扎止血,膈下及肝创面处放置引流,裸区处膈肌创面予以缝合。

  2 讨论

  邻近下腔静脉的肝癌按Coninaud分段属Ⅰ、Ⅳ、Ⅴ、Ⅷ段,故也称中央型肝癌,其有别于生长在肝脏周围肝段的周围型肝癌。肿瘤组织与肝静脉根部、下腔静脉、甚至与门静脉主干相邻,可早期造成血管浸润,肝静脉或门静脉转移,预后相对较差,且手术技术难度与危险性均较大,故以往多放弃治疗。近年来我科对邻近下腔静脉肝癌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结合综合治疗,除1例手术死亡外,其余生存均超过1年,3年生存率达75.0%。提示对此类肿瘤行手术切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1 手术要点

  2.1.1 暴露良好 邻近下腔静脉肝癌的切除,要求暴露好,术野清晰,因此我们均采用右肋缘下切口或肋缘下字形切口,一般不开胸,以减少术后胸腔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广泛游离肝圆、镰状、双侧三角及冠状韧带,各韧带断面应严密止血,如术者能把欲切除肝组织掌握在左手中,游离方为妥善。

  2.1.2 肝门阻断 肝门阻断常采用Pringle氏法,其为入肝血流控制的基本方法。本组12例均在最后切下肿瘤困难面之前应用了该法。对合并严重肝硬变者应严格控制阻断时间,一般每次阻断时间不超过15分钟,间隙5~10分钟。应用彭氏多功能解剖器断肝,该器械集电凝、刮碎、钝切、吸除功能为一体,极为实用,在不阻断肝门时亦能安全、清晰使用,可减轻肝门阻断时间过长造成的肝脏损害。

  若切除肿瘤时估计会造成下腔静脉损伤出血,则仅有入肝血流阻断是不够的,必须控制由于下腔静脉血倒流造成的出血。我们认为,当肿瘤接近第2~3肝门,作切除时应常规预置阻断带控制肝下及肝上下腔静脉和第1肝门,以防治可能发生的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1〕

  2.1.3 肝短静脉的处理 当肿瘤位于右肝叶内邻近下腔静脉时,不论其大小,均涉及第3肝门。此处由若干肝短静脉,特别还有1支右后下肝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所构成。稍用力粗暴即可撕裂下腔静脉。因此,在充分游离肝右叶后,应小心将肝短静脉一一分别予以结扎,再从中切断,切忌用力向左翻转右肝。如作右肝部分切除,还应仔细分离肿块与肝右静脉的间隙,必要时用无损伤血管钳钳夹肝右静脉或下腔静脉,切除肿瘤后再予修复。本组肝肿瘤邻近下腔静脉右缘并涉及肝短静脉者5例,其中1例作右半肝(Ⅴ~Ⅷ段)切除,由于肿瘤粘连过密,致下腔静脉及中肝静脉损伤大出血(达5100 ml),术后并发肝衰死亡。除此例之外,其余4例均在直视下完整分离,切断肝短静脉,安全切除了肿瘤。

  2.1.4 第Ⅷ肝段切除 位于第Ⅷ肝段的肿瘤常被右肝静脉、中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右侧壁所包绕,如造成出血,都较为严重,因此要求手术时要加以保护。其要点是充分游离并可托起右肝叶后,先从正中裂剖入肝组织,找到中肝静脉,再从右叶间裂处剖入寻找右肝静脉,结扎通向Ⅷ段的所有肝内血管,沿Ⅴ、Ⅷ段之间剖入将瘤体掌握在手中,仔细解剖瘤体后方与腔静脉的关系,即可切除类似锥体状的Ⅷ肝段。

  2.1.5 肝静脉的处理 关于主要肝静脉受肿瘤侵犯或受较重损伤时予以切除或结扎,是否会引起其远端引流肝段的继发损害尚无明确定论。黄庭等〔2〕认为,肝中、右静脉结扎点远侧的静脉之间相互有侧支循环,肝静脉若有阻塞,血流可逆向经门静脉支流向未被阻塞的肝静脉区而被引入下腔静脉。因此原则上应尽量保留非切除区的肝静脉,但若遇难以控制的肝静脉出血或肿瘤浸润时,可扩大切除肝静脉支。我们曾遇1例在行Ⅱ、Ⅲ及Ⅳ肝段切除时,伤及中肝静脉而被迫结扎之,术中即发现肝第Ⅴ段有明显淤血呈紫暗色,但术后并无明显的肝损表现。

  2.1.6 下腔静脉的处理 术中遇下腔静脉损伤出血也是较棘手情况之一,若有大块腔静脉壁缺损则更为困难。一般多用自体静脉移植修补〔3〕。我们所遇下腔静脉壁破损2例(此2例未置腔静脉阻断带),出血量较大,但都经盐水纱布-指压法压迫止血并妥善暴露,再用无损伤缝线修补成功。我们认为,在中央型肝癌切除术中暴露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运用外伤性下腔静脉治疗的经验〔3〕,即我们倡导的指压法修补术,邻近腹膜补片修补进行修补是可行的。

  2.2 加强术前、术后处理

  重视术前术后的处理也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肝癌患者多合并肝硬变,本组达75.0%,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肝护肝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环节,因为此类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肝衰。肝切除术后1周内是代谢、免疫功能的“危险期”,促进肝糖原合成、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补充维生素,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充分给氧均是有效的护肝措施,应常规使用,以利于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沈文律, 严律南, 罗义刚等.腹内控制肝上及肝下下腔静脉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及其应用.中华外科杂志, 1994; 32(7)∶387

  2 黄庭, 王正康主编. 腹部外科新手术. 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86~187

  3 方基兴, 应福明, 邵初晓. 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25例分析.中华创伤杂志, 1992; 8(3)∶172

(1998-06-06收稿,1999-01-11修回)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巨大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焦点新闻
·1803例乳腺癌手术麻醉总结
·18年间乳腺癌治疗方法的演变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猝死
·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手术病人心理障碍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位的改进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bcl-2反义寡核苷酸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
·乳腺癌中p53基因DNA水平突变与核蛋白水平突变的比较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