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检测添基因分型手段
摘自《健康报》(记者 卢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王江滨教授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法在临床上开展了丙型肝炎(HCV)RNA检测及基因分型诊断技术,该方法可对病毒进行定量及基因分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堪称是病毒性肝炎诊断的“金标准”。
过去,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赖于血清抗-HCV抗体的检测,随着对HCV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血清学检测敏感性特异性较差,无法确定病毒基因型和预测病情、判断疗效。王江滨教授采用新法对389例丙型肝炎作出基因诊断并分型,结果发现,东北地区HCV感染以Ⅳ/2b为主,占46.8%,Ⅱ/1b型HCV感染在肝硬化和肝癌中较常见,混合型HCV感染并不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在此基础上,他又根据HCV基因分型结果选择了57位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用量为300万单位,隔日一次,疗程6-12个月,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HCV-RNA,结果表明,干扰素应答率为54.4%。
同时,王江滨教授还对开展HCV基因分型诊断技术前应用干扰素治疗的66名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其中干扰素应答率为37.8%。由此证实,在临床开展HCV基因分型并对干扰素治疗进行科学化决策后,临床干扰素的应答率提高了16.6个百分点。
中国生物信息
200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