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支气管哮喘诊断状况调查与分析

支气管哮喘诊断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年第10期第21卷 论著

作者:母双 何权瀛 陈燕文

单位:100044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民医院呼吸内科

  关键词: 哮喘;诊断不足;调查

  【摘要】 目的 调查支气管哮喘诊断不足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不加选择地对57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发作时主要症状,首次出现症状时间,首次就诊时间,首次确诊时间,确诊依据和被误诊病种等。计算起病至首诊年限,首诊至确诊年限,延误诊断率,并按1980年前后发病分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起病1年内就诊率为96%;首诊至确诊年限为9±1年,1980年前后分别为11.1±2.3年、1.5±0.3年,差异有显著性(P<0.01);延误诊断率为42%,1980年前后分别为75%、15%,差异有显著性(P<0.01)。依据肺功能检测确诊的仅占20%。结论 医生对哮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低是导致哮喘诊断不足的根本原因;近20年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诊断能力,特别应大力提倡肺功能有关指标的检测。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status of bronchial asthma  Mu Shuang,He Quanying,Chen Yanwe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ate of delayed diagnosis of the bronchial asthma and related factors.Method 57 asthmatic out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randomly by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main symptoms of asthmatic attack, the date of initial attack ,the date of initial visit physician, and initial diagnosis, the basis of diagnosis and the names of misdiagnosed diseases. Then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the duration of delayed diagnosis, the rate of delayed diagnosis were calculated.Result 96% of outpatients saw physician within 1yr. after initial attack. The duration from initial visit to making diagnosis were 11.1±2.3, and 1.5±0.3 yr. before and after 1980, respectively, and their rate of delayed diagnosis were 75%、15%, respectively. Both of their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Only 20% of diagnosis of asthma was by pulmonary function test.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the delayed diagnosis should be due to mak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underattention of physician to the asthma, and their diagnostic levels should need further improving.

  【Key words】 Asthma  Underdiagnosis  Investigation

  近20年来,许多有关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统计结果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几个相关因素有关。

  1.对哮喘诊断不足;

  2.医患双方对重症哮喘的认识不足;

  3.治疗不当[1]

  对于哮喘,如果不能做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未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必然影响其预后,使部分哮喘患者的气道结构重建,产生不可逆的改变。对此,我们不加选择地对我院57例门诊哮喘患者的诊断状况做了回顾性调查,以了解是否存在诊断不足的原因,以指导今后哮喘诊断,提高防治水平。

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1997年4月~7月,无选择地对我院门诊就诊的57例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21~6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3年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

  2.调查内容:(1)哮喘发作时的主要症状;(2)首次出现哮喘症状时间;(3)首次因上述症状就诊时间;(4)首次确诊为哮喘时间;(5)首次确诊时的诊断依据;(6)被误诊为何种疾病。

  3.诊断时限:(1)计算首次出现哮喘症状至首次就诊年限;(2)计算首次就诊至首次确诊年限;(3)计算发病1年内确诊率,超过1年计为延误诊断。按1980年前后发病进行分组,对诊断或延误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4)统计哮喘发作时症状分布,诊断依据及被误诊病种等。

  4.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一、首次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时间

  这一时间段的长短,反映患者对哮喘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我们分析的57例患者,首次出现哮喘症状时间自1945年~1997年,其中:55例(96%)自首次出现症状后1年内至医院首次就诊;另外2例(4%)首次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更长。其中1例8岁(1957年)时起病,7年后才首次就诊;另1例6岁(1945年)时起病,迁延到37年后才首次就诊。

  二、首次就诊至首次确诊年限

  这一时限的长短,反映医生对哮喘的诊断水平。我们分析的57例患者,这一时限为0~39年,平均9±1年;其中1980年前起病者24例(42%),其时限为0~39年,平均11±2年;1980年后起病者33例(58%),其时限为0~8年,平均2±0.3年,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三、1年内确诊情况

  57例患者中33例(58%)于1年内确诊,延误诊断率为42%。其中1980年前患病者中仅6例(25%)1年内得到确诊,延误诊断率为75%;1980年后患病者28例(85%)1年内确诊,延误诊断率1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四、哮喘发作症状分布及确诊手段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基本为哮喘的常见症状(表1)。对哮喘的诊断基本上依据临床表现,采用肺功能检测手段确诊的仅占20%(表2)。

表1 哮喘患者常见发作时症状分布情况

症状 例数 百分率(%)
喘息、胸闷

57

100

咳嗽 30 53
夜间症状 46 81
发热 3 5
咳白痰 33 58
咳脓痰 4 7
无痰 20 35

  五、被误诊病种

  所有延误诊断病例中,误诊为气管、支气管炎者26例次,肺结核1例次,喉炎1例次。

表2 57例哮喘病例的确诊手段

手段     例数 百分率(%)
临床表现

46

81

支气管舒张试验 9 16
支气管激发试验 0 0
峰流速测定 2 4

讨论

  许多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诊断不足现象从儿童至老年病例中均存在,并认为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因素之一[2~4]。本组研究从患者因素和医生因素两个方面调查造成诊断不足的根本原因。

  首先,所调查57例哮喘患者中55例(96%)自首次出现哮喘症状后1年内至医院首次就诊,不及时就医的患者只占4%。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哮喘患者都能在早期感知自身患病情况并及时就诊,基本无因患者因素造成延误诊断。

  其次,患者首次就诊至首次确诊年限由1980年前的11±2年缩短至1980年后的2±0年。这一结果表明,近20年来,医生对哮喘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推测这也是近年哮喘发病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1年内确诊情况结果显示,哮喘的诊断工作中存在着明显延误诊断问题。我们调查的57例患者延误诊断率达42%,特别1980年以前,延误诊断率高达75%。1980年以后,仍有15%的延误率。由于20年前存在较高延误诊断率,近20年来,随着对哮喘认识水平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才出现了相对性发病率升高,如果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并稳定,由此因素导致的发病率升高将会减少。延误诊断(即诊断不足)率较高,使得这一部分哮喘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可能发生气道结构重建,使其肺功能逐渐成为不可逆性改变,进一步可产生呼吸衰竭及肺心病等严重后果,由此带来死亡率的升高。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我们调查到的57例患者均有喘息、胸闷症状,即使如此仍有较多的延误诊断。国外的部分研究资料表明,不少患儿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在老年患者中延误诊断的更多。近几年来,国外许多学者报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不足现象比较普遍。尽管本项研究中并无因单纯咳嗽所致延误诊断,推测这一类型患者至今仍可能被我们误诊。患者在具备了典型喘息、胸闷症状时,尚存在较高的延误诊断率,如果症状不典型,如仅表现为咳嗽,那么延误诊断率可能更高。因此,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我们所调查的病例中,仅20%采用了肺功能检测作为确诊支气管哮喘的依据。许多哮喘患者在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肺功能指标,特别是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异率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诊断哮喘的重要依据。因此今后应大力提倡肺功能有关指标的检测,以便及时正确地诊断哮喘。

参考文献

  1Jean B, Jalel K, Christine H,et al. Undertreatment in a nonselected population of adult patients with asthma.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6,98:514-521.

  2Sherman CB. Late-onset asthma: Make the diagnosis, choosing drug therapy. Geriatrics ,1995,50:24-33.

  3Speight ANP, Lee DA, Hey EN. Underdiagnosis and undertreatment of asthma in childhood. bMJ, 1983,286: 1253-1256.

  4Connolly CK. Underdiagnosis and undertreatment of asthma in childhood. BMJ, 1983,286:1745-1746.

(收稿:1998-02-10  修回:1998-06-27)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抗凋亡
焦点新闻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合并都柏林沙门菌败血症一例
·白血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头状芽裂殖菌一例
·肠结核致肠穿孔B超误诊为卵巢肿瘤一例
·哮喘脐疗方
·哮喘脐疗方
·卡托普利致哮喘、皮肤瘙痒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管活性肠肽等与睡眠时血压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中镇静剂致呼吸心跳停止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