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研究新探讨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痉挛,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由于大多数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再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只能暂时缓解冠心病症状,而不能根治冠心病。
在2000年美国心血管年会上一些学者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的问题,即通过某些药物的治疗增加功能性的冠状动脉分支或侧支循环,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供,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目的,也可以形象地称为“药物促进人体的自身搭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能帮助肌体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从根本上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改善病情。
血管新生的过程是这样的: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早期,一方面毛细血管密度会增加,另一方面坏死的心肌细胞释放一系列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最终形成正常的动脉。新生的动脉在已经阻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周围,组成新的旁路循环,通过这两条途径,就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
血管新生在冠心病、缺血性脑栓塞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恢复和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在冠脉进行性狭窄患者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达增加,有自发形成侧枝循环趋向,但不足以代偿原有的血供,缺血得不到纠正。因此,国际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适当的途径,给予外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主要是VEGF、FGF)或促进它们产生的药物,来促使形成丰富的冠脉侧枝循环,满足心脏血供需要,即为“药物促进人体自身冠脉搭桥的形成”。这种促血管生成治疗,对于相当一部分传统药物疗效不佳,而又不适宜冠脉搭桥和介入性治疗,或者出现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大多研究是利用基因方法,即直接补充VEGF及FGF等细胞因子的方法来促进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新生。然而这种方法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这些细胞因子的开发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研究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及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医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起源也很久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之前对相关中成药在促进血管新生方面的机制研究非常少。最新的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冠心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药物麝香保心丸具有较明显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它除了能促进CAM(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还能促进牛肾上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形成管腔结构。在体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促进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脏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形成管腔结构,增加心肌血管面密度,同时,使心梗面积显著减小。上述研究都是采用国际公认的药物筛选方法。研究还发现,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其能促使内皮细胞表达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增高,并释放VEGF和bFGF增多有关。
过去,由于麝香保心丸起效迅速,多被用于急性心肌缺血发作时胸闷、胸痛等症状的缓解。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该药物在其他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相继开展。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除了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供以外,还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最新的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以通过促进冠脉侧枝血管的生成,而达到减轻、延缓心肌缺血发生发展、改善症状和预后的目的。麝香保心丸运用了国际上公认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的中成药进行了深入的机制研究,这在中成药研发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同时,最新的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坚持服用一年后发现,麝香保心丸组心绞痛(AP)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3%; AP的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57.4%),二者均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P均<0.05);麝香保心丸治疗组随访一年中复发性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HF),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需再住院治疗的病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麝香保心丸治疗3个月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E/A),且明显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3项均P<0.05。麝香保心丸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作用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3项均P<0.05,且麝香保心丸治疗ACS不良反应轻微。由此可见: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就开始应用麝香保心丸每天3次,每次2丸,能有效、安全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作为治疗药物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以下特点:1. 起效迅速,作用持久,迅速缓解胸闷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2. 保护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 3. 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缓解心肌缺血; 4. 坚持服用麝香保心丸1年以上,能降低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再住院治疗及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5. 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及耐受性;在临床上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与预防,还能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两全其美的选择。
200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