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护理 > 外科
严重多发伤早期急救护理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我院急诊科1996年1月至1997年6月共抢救多发伤病人88例,急救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8例中,男71例,女17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岁,平均44岁。车祸伤68例,坠落伤7例,塌方砸伤2例,刀砍伤11例。受伤部位以四肢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五官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等为主。接诊时心跳、呼吸停止5例,处于频死状态10例,其余均处于休克状态。治愈52例,好转11例,死亡25例,病死率28.41%。

    2 急救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迅速处理呼吸道阻塞,取出口腔内活动性假牙、碎牙、血块等异物,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 L/min。本组9例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维持10~15 ml/kg,吸/呼比值为1.5∶1。3例因伤势过重死亡,6例送ICU继续救治,治愈出院。

    2.2 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根据休克程度建立2~3条静脉通道,宜选用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采用8~12 G一次性输液器或16~20 G静脉留置针,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其中一条静脉通道用输血器,为输血作准备。首先快速输入平衡液,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随时调节滴速。如收缩压8~12 kPa者,争取在30 min内输入平衡液1 500 ml,收缩压<7 kPa者,应在30 min内输入平衡液2 000 ml。晶体与胶体液之比为3∶1,使其既恢复血容量,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又能达到合理稀释血液,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氧的输送。本组43例病人就诊时血压均<7 kPa,经快速大量补充液体,38例血压明显回升,为手术和后继治疗创造了条件。5例重型腹腔内出血血压不能纠正者,直接送手术室手术。

    2.3 紧急控制出血。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大出血,因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血液,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甚至急死。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师清创缝合止血,骨折用夹板固定。本组6例因颈外、颈内、股静脉等大静脉损伤破裂,发生明显大量出血。急诊护士当机立断,直接加压止血,同时给予快速输液,经紧急手术,均治愈出院。

    2.4 用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留置导尿管,记每小时尿量。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2.5 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病人,及时做好采血、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麻醉科作好相应准备,护送病人进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作详细交接。

    3 护理体会

    3.1 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我科根据多发伤的特点,制订了规范化的预检、抢救程序。接诊护士按照ABCD程序,对伤情作出初步判断。即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节律、频率(A),循环状况、血压、脉搏(B),意识、瞳孔(C),四肢活动度(D)。及早发现伤情重点,采取紧急措施抢救生命。对严重创伤者按3人小组配合抢救,即甲护士负责呼吸道管理,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用物准备,呼吸机各参数调整;乙护士负责循环系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药。做好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及时作好重病记录及床头交接班;丙护士负责各项检验标本采集,保证各种急救药品、物品供应,护送病人去相应科室作辅助检查,做好各科之间抢救协调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护理措施简明扼要,易于掌握,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3.2 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早期抢救过程中,一切抢救护理措施按照规范化程序,快速准确到位。首要的是解除呼吸道梗阻,迅速作好气管插管准备,备好呼吸机,熟悉呼吸机使用方法与故障排除,掌握气管内吸痰技巧,保证呼吸道通畅。休克复苏时,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并迅速扩充血容量,对稳定循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必须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熟记其正常值及异常信号。牢记抢救药物的使用剂量、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抢救药物、用物做到“四定”。急诊科内抢救物品完好率保持100%才能在抢救中临阵不慌,得心应手,提高抢救成功率。

    3.3 提高早期认症识症能力,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严重多发伤特点之一,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隐蔽性损伤与明显损伤同时存在。危而不显的隐蔽性损伤容易被忽视。该类伤情致残率、病死率虽高,却可通过早期认症识症,救治和挽救病人生命。在多发伤观察过程中,应把各部位创伤看成一个整体,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关系;将生命体征动态变化与各处创伤联系起来,防止把注意点过于集中在某些表面现象而忽视更为隐匿、更为严重的创伤。如颅脑损伤时,由于昏迷、休克等易掩盖腹部表现;如骨折引起大血管破裂,只考虑到骨折而未认识到大量失血的危险性。因此,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应不间断动态地监测血压、脉搏、尿量。如果在大量快速输液条件下,病人仍出现不能解释的低血压,应高度警惕胸、腹腔脏器大出血的可能。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困难、紫绀,提示伴有胸部损伤。闭合性腹腔内脏器出血有明显的“时相性”特点,常需连续观察才能作出判断。不能一味地依靠B超、CT等仪器检查而定局,因为B超、CT只能反映某一时间内伤情,是静止的,而伤情变化是动态的。应及时将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与病人全身状况结合起来作综合评估与分析,为抢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4 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实行整体护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严重多发伤病人不但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又面临着可能或已经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的实际问题,他们在躯体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创伤。在救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应重视“急的心情”。护士应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技术,整洁仪表,稳重姿态,给予病人信任与安全感。同时应注意环境对病人的影响,对极危重者应安置在单间抢救室或用屏风遮挡,以免相互影响。并应同情关心病人家属,主动与其沟通,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护理
下一篇: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