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药品 > 药物常识 > 专业药学
理血药和方剂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凡能调理血分,治疗血分病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以理血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血方。

  血分疾病包含血虚、血热、血瘀、出血等四个方面的症证,治疗时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补血方药和凉血方药分别列入补益方药和清热方药章节,本节介绍活血、止血药物和方剂。

  活血药和方也称活血化瘀药物和活血化瘀方剂。适用于血瘀证;止血药和方适用于各种出证。

  (一)理血药

  1.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具有疏通经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畅、产后恶露瘀滞不净、肿块等阏血阻滞之证。

  形成瘀血证的原因颇多,诸如外感风寒,或热灼营血,或痰湿阻滞,以及跌打损伤等,皆可造成血行障碍,导致血滞瘀阻。而且瘀血的部位、程度也有不同,故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应辩证求因,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作适宜的配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临床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常加理气药同用,以加强行血散瘀的作用。

  本类药物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川芎

  《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

  别名:芎穷、大川芎、大芎、抚芎、京芎。

  处方用名;川芎、炒川芎、酒川芎。

  药用部分:

  根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胆、心包经。

  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功能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可下行血海。常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等病症,常与当归、白芍、香附、益母草等同用;用治难产、胞衣不下,可与牛膝、龟板等配合使用。

  2.本品能上行头目,为头痛之药,治风寒头痛,常与细辛、防风、白芷等同用; 风热头痛,常和蔓荆子、菊花、生石膏等配伍;治风湿头痛,每和蒿本、白芷、羌活、苍术等同用;血虚头痛,每和当归、白芍、首乌、天麻等配伍;治头风头痛,常与白僵蚕、全蝎、防风等配伍;治血瘀头痛,常和赤芍、丹参、牛膝等同用。

  3.用于风湿痹痛,常与牛膝、细辛、秦艽、独活等配用。

  4.近代用治心血瘀阻之冠心病,常与丹参、赤芍、红花等同用;治疗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痉挛,单用或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或与葛根、丹参等药同用。

  用量:6-9克。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月经过多,出血性疼痛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

  1.镇静作用:有抑制大脑的活动、对抗咖啡因兴奋性的作用。

  2.扩张血管作用:所含川芎嗪有明显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动脉压及冠脉阻力等作用。

  3.降压作用:对麻醉犬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4.对抗平滑肌痉挛作用:川芎所含魏酸及中性成分抗平滑肌痉挛;10%川芎流浸膏水溶液,小剂量使动物子宫肌收缩增强,大剂量则使子宫麻痹。

  5.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川芎嗪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动性,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6、抗生作用: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

  丹参

  《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

  别名:紫丹参、赤丹参、血丹参。

  处方用名:丹参、酒炒丹参、炒丹参、丹参炭。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心、心包、肝经。

  功能: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活血祛瘀而不伤血,前人曾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多种血瘀证。如治血滞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及瘀阻腹痛,常与川芎、红花等同用;治症瘕积块,常与三棱、莪术、鳖甲等配伍,治瘀血气滞之胃脘痛,常和檀香、砂仁配伍。

  2.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常与生地、玄参、黄连等配伍,如清营汤。

  3.用于痈肿疮毒,常和银花、连翘、山甲等药配伍,如消乳汤。

  用量:3~15克。

  使用注意:反黎芦。

  参考资料:

  1.镇静止痛,减少动物自发活动,延长环已巴比妥的作用时间。

  2.对心血管的作用:增加冠脉充量,减慢心律,改善心脏功能,对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

  3.抗凝作用:作用于多种凝血因子,提高cAMP,有抗血液凝固作用,激活纤溶酶原一纤溶酶系统,促进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作用。

  4.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藿乱弧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及福氏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降血糖、抗癌(艾氏腹水癌)、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降血脂、护肝、抗炎、降温、轻度抑制肠吸收等作用。

  红花

  《开宝本草》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

  别名:红蓝花、杜红花、散红花、草红花、本红花。

  处方用名:红花。

  药用部分;花。

  性味:辛、温。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活血祛瘀,通经。

  主治与应用:

  本吕活血祛瘀之功甚佳,古代多用于妇科、外科血瘀病证,近年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瘀血阻滞或血行不畅之证,常与桃仁相须配伍使用。用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瘀痛等证,常与桃仁、当归、川芎、赤芍、地黄同用,即桃红四物汤;治疗热郁血滞之斑疹,可与当归、紫草、大青叶等配伍,如当归红花饮;治疗胸痹心痛,可与丹参、川芎等同用;治疗脱疽证属气滞血瘀者,常与桃仁、当归、乳香、没药同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兴奋子宫作用:红花煎剂可兴奋小鼠、家免、猫、鼠、狗等在体及离体子宫。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使子宫紧张性兴奋性升高,自动收缩增强,甚至痉挛。此现象对已孕子宫较未孕子宫明显。

  2.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大剂量红花煎剂对离体蟾酥心脏有抑制作用,小剂量却有轻微的兴奋作用,使心跳有力。红花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

  3.降血压作用:红花煎剂及乙醇提出液均可降低动物血压,且维持时间较长。

  4.可使全血凝固时间及血浆(缺血小板)复钙时间显著延长。

  桃仁

  《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或山桃的种仁。

  别名:核桃仁、单桃仁。

  处方用名:桃仁、桃仁泥、炒桃仁。

  药用部分:种仁。

  性味:苦、平。

  归经:心、肝、大肠经。

  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祛瘀之力较强,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多种病证。用治血瘀经闭、痛经、症瘕等,常与红花、川芎、当归等配伍;治疗跌打损伤之瘀血作痛,可与红花、酒大黄、川芎等同用;治疗肠痈、肺痈初起属热郁瘀滞者,常配大黄、丹皮或苇茎,冬瓜仁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常配伍火麻仁、瓜萎仁等同用。

  用量:6-9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益母草

  《本经》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别名:茺蔚、益母蒿。

  处方用名:益母草、坤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入肝、心、膀胱经。

  功能:活血祛瘀、利尿、解毒。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是妇科经产要药。常用于妇女血脉阻滞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等证,可单味熬膏内服,也可与当归、川芎等药配伍使用,增强疗效。

  2.利尿作用,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可单味水煎服,也可与白茅根、车前草等同用。

  3.清热解毒,用于疮痈肿毒,可与银花、连翘等配伍内服,也可将本药(鲜品)洗净、捣烂后外敷。

  用量:9-15克,大剂量可用30克。外用适量。

  参考资料:

  1.兴奋子宫作用:对豚鼠、免及狗的受孕和未孕的离体子宫试验证明,益母草流浸膏对于子宫肌的伸缩性,紧张性均呈显著的增强作用。其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相似,但效力较弱。对免在体子宫(静滴给药)和子宫瘘管(灌胃给药)实验,亦证明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紧张度与收缩力增强,频率加速。

  2.利尿作用:给麻醉家免静注益母草碱1mg/kg数分钟后,尿量增加2-3倍。

  3.益母草碱有降血压和扩张血管作用。

  4.益母草水浸液(1:4)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三棱

  《本草拾遗》

  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状根茎。

  别名:山棱、京三棱、荆三棱。

  处方用名:三棱、炒三棱、酒三棱、醋三棱。

  药用部分;块状根茎。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与应用:

  1.常用于症瘕积聚及血瘀兼气滞之经闭,每与莪术相须配伍使用。

  2.用于食积气滞之胸腹胀满疼痛,常与莪术、青皮、麦芽等同用,如三棱煎。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莪术

  《药性论》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的根茎。

  别名:蓬术、蓬莪茂、蓬莪述、文术。

  处方用名:莪术、炒莪术、醋莪术。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破血祛瘀,行所止痛。

  主治与应用:

  与三棱相似。三棱的破血作用较强,本品的行气止痛作用较佳。两药常相须为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乳香

  《别录》

  为橄榄科小乔木植物卡氏乳香树的渗出树脂。

  别名:熏陆香、滴乳香。

  处方用名:乳香、明乳香、制乳香。

  药用部分:渗出树脂。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既可活血化瘀,又可行气散滞。临床内、外、妇、伤诸科见有瘀滞疼痛之证,皆可应用。用治胃痛,可配高良姜、木香;治疗胁痛,可配川楝子、延胡索;治疗痹痛,常配羌活、秦艽、治疗损伤瘀痛,可配没药、红花、麝香;治疗痈疽肿毒之坚硬疼痛,常配没药、雄黄、麝香。

  2.用于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本品与没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入煎剂汤液混浊,胃弱者多服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过多,对胃弱者尤应慎用。无瘀滞者及孕妇不宜用。

  附药   没药

  本品为橄榄科小乔木没药树和爱伦堡没药树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其归经、功能、主治与应用、用量及注意事项诸条项与乳香相同,两药常相须配伍使用。

  牛膝

  《本经》

  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及川牛膝的根。

  处方用名:牛膝、炒牛膝及川牛膝的根。

  处方用名:牛膝、炒牛膝、酒牛膝。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酸、平。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利尿通淋、补肝肾。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等证。常与川芎、红花、益母草等药同用。

  2.用于难产、胞衣不下,可单用本品酒蒸服,也可与川芎、龟板等配伍使用。

  3.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鼻衄、齿衄等上部出血证,常配白茅根、栀子等同用。

  4.用于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可与瞿麦、通草、小蓟等同用。

  5.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等证,常与杜仲、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6.用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头痛、眩晕,常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同用。

  用量:6-15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五灵脂

  《开宝本草》

  为哺乳动物鼯鼠科橙足鼯鼠或其近缘动物的粪便。

  别名:灵脂、糖灵脂、灵脂米。

  处方用名:五灵脂、酒灵脂、醋灵脂、炒五灵脂。

  药用部分:粪便。

  性味:咸、温。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散瘀止痛。

  主治与应用:

  本品可用于一切血瘀之痛证,每与蒲黄相须为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布包煎。

  2.止血药

  止血药具有加速血凝、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机理。凉血止血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化瘀止血药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出血证;温经止血药用于阳(气)虚不摄之出血证;收敛止血药用于虚证出血和日久不止之出血病证。

  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物时,要注意防止过用留瘀,变生他患。

  三七

  《本草纲目》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

  别名:参三七、田七、山漆、旱三七、广三七。

  处方用名:三七。

  药用部分:根。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入肝、胃经。

  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作用甚佳,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对出因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可单独应用,研末吞服;也可配伍蕊石、血余炭等同用;研未外敷,可治创伤出血。

  2.用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可单独应用,也可配伍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3.近代用本品研粉内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量:3-9克。研粉吞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凡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参考资料:

  1.止血作用;三七有缩短动物的凝血时间及缩短凝血酶元时间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三七提取液能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并引起迅速持久的降压作用。浸剂可降低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进毛细血管的抵抗力。

  3.护肝作用:能促进肝糖元的积累。

  4.抗生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仙鹤草

  《滇南本草》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

  别名:脱力草。

  处方用名:仙鹤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涩、平。

  归经:入肺、肝、脾经。

  功能: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本吕味涩收敛,止血作用较佳。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证,常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常配鲜生地、侧柏叶、地榆等凉血止血之品;治疗虚寒性出血证,常与炮姜、艾叶等温摄止血药同用。

  2.用于疮疖肿疡、痔肿,可用茎叶熬膏调蜜外涂,并同时水煎内服。

  3.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部湿痒证。可用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

  用量:9-30克,大剂量用60克。外用适量。

  参考资料:

  1.止血作用:仙鹤草浸膏及仙鹤草素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收缩周围血管,缩短出凝血时间,还能增加血小板数量。

  2.驱虫作用:仙鹤草根及冬芽有较强的驱绦虫作用,主要作用于头节,对颈节及体节也有作用;仙鹤草茎叶可抑制阴道滴虫。

  3.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白及

  《本经》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

  处方用名:白芨、白及、白芨粉。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苦、苦、涩、微寒。

  归经:入肺、胃、肝经。

  主治与应用:

  1.主要用于肺胃出血证。可单用本品研末,用糯米或凉开水调服。也可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治肺阴不足、干咳咯血证,常与百合、麦冬、阿胶、楷杷叶等药配伍;治疗溃疡病出血,常与乌贼骨同用,即乌芨散。

  2.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或配煅石膏研末外敷。

  3.用于疮痈肿毒,手足皲烈。治疮痈初起未溃破者,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治疮痈已溃,久不收口,常研末外用;治手足皲烈,可研末用麻油调涂。

  用量:9-15克。研粉吞服,每次1.5-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肺有实火,外邪盛时不宜早用。

  蒲黄

  《本经》

  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它植物的花粉。

  处方用名:蒲黄、炒蒲黄、酒炒蒲黄、蒲黄炭。

  药用部分:花粉。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心经。

  功能:收涩止血, 活血祛瘀,利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则不留瘀,生用或炒用止血作用均显著,传统认为炒用为佳。广泛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产后出血不止及创伤出血等证。蒲黄尚有利尿作用,故用于血淋证更为适宜。单用水煎服或粉末吞服均可,临床上多随证配合相应药物同用。

  2.用于产后瘀痛、痛经及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腹疼痛证,常与五灵脂相须配伍使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入煎剂宜包煎。

  地榆

  《本经》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

  处方用名:地榆、地榆炭。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主治与应用:

  1.可用于诸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证。治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合用;治血热崩漏,可与生地、黄芩、炒蒲黄、小蓟等配伍;治血痢、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2.是治疗烧、烫伤的要药,常用生地榆研细粉末麻油调敷。

  3.用于湿疹,皮肤溃烂症,单用本品煎浓汁,纱布浸湿外敷。

  用量:9-1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它所含水解型鞣质被身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肝炎

  侧柏叶

  《别录》

  为柏科常绿乔木植物侧柏的嫩枝及叶。

  别名:柏叶、扁柏叶。

  处方用名:侧柏叶、侧柏炭。

  药用部分:嫩枝及叶。

  性味:苦、涩、微寒。

  归经:入肺、肝、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止咳祛痰,乌须发。

  主治与应用:

  1.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各部位出血证。可单用本品水煎服,也可配伍生地、生艾叶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或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侧柏叶末与红枣浓煎代茶或制成片剂。

  3.用于血热之头发早白,常与制首乌、生地、女贞子等合用。

  用量:9-15克。

  小蓟

  《别录》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莱的全草及地下茎。

  处方用名:小蓟、鲜小蓟、小蓟炭。

  药用部分:全草及地下茎。

  性味:甘、凉。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消散痈肿,利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及崩漏等证。因本品尚有利尿之功,故擅治尿血,常与蒲黄、木通、滑石等南用。

  2.用于热毒疮痈。可单用内服,也可取鲜品捣烂外敷。

  用量: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外用适量。

  白茅根

  《本经》

  为禾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

  处方用名:茅根、白茅根、鲜茅根。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膀胱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衄血、吐血、尿血、尤以尿血为佳,单用力弱,常配伍生地、侧柏叶、小蓟、蒲黄等同用。

  2.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治肾炎水肿,常与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治膀胱湿热之尿频、尿急、尿痛、常与车前草、木通、瞿麦等配伍;治湿热黄疸,可与茵陈、金钱草、栀子等配伍使用。

  3.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每与芦根合用。

  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

  茜草

  《本经》

  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村植物茜草的根。

  别名:茹蘧、活血草。

  处方用名:茜草、茜草根、茜 草 炭。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经。

  功能: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尤以血热崩漏最为常用,常与大蓟、乌贼骨等药配伍同用。

  2.用于血滞经闭,单用力薄,常与当归、红花、牛膝等配伍使用。

  3.用于跌打损伤瘀痛及痹证骨节疼痛等,常与川芎、赤芍、桂枝等药配伍。

  用量:9-15克。

  (二)理血方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 生地黄9克 桃仁12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川芎5克 柴胡3克 桔梗5克 牛膝9克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炒蒲黄各等分。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也可水煎作汤剂,用量酌定。

  功用:活血行瘀,散结止痛。

  主治:血瘀内阻所致之月经不调,小腹急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

  方解: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以止痛,用黄酒或醋冲服,加强活血止痛作用,并调制五灵脂的腥气。本方药性平和而效佳,服药者每于不觉之中诸证悉消,不禁欣然失笑,故名为“失笑散”。

  临床应用:

  本方是治疗血瘀小腹急痛的常用方。治疗产后瘀痛常加益母草、当归、川芎。

  小蓟饮子

  《济生方》

  组成:生地黄24克 小蓟15克 滑石15克 木通6克 淡竹叶6克 炒蒲黄9克 藕节9克 当归6克 栀子9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热结。症见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方解:方中小蓟、生地黄凉血止血、清下焦热为主药;蒲黄、藕节止血消瘀为辅药;因病势下迫,宜因势利导,故佐以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清下焦热结,利下通淋,当归活血和营,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合而用之,共奏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血淋证的常用方剂,以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辩证要点。

  2.若血淋尿道剧痛,可加琥珀、海金砂以通淋止痛;热盛小便赤涩灼痛甚者,可加石苇、黄柏、桃仁以清热祛瘀。

  十灰散

  《十药神书》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用法:各药烧炭存性,研为细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克;也可外敷治外伤出血;也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呕血、咯血等。

  方解: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草、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栀子清肝泻火,大黄导热下行以治病因;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本方炒炭存性用,可加强收涩止血作用;用藕汁或萝卜汁京墨调服,意在增加清热止血作用。综观全方。以凉血止血为主,兼有清降及祛瘀作用。

  临床应用:

  1.本方以治标为主,是临时止血之方。血止之后,当审因图本。虚寒证出血忌用。

  2.对热邪较盛的出血,药物生用水煎服,此时大黄、栀子当作主药。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二陈汤活用
下一篇:药物专用名词的解释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