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进入老年后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眼、耳、咽喉部器官的生理功能,引起各种病理变化,使老年人发生白内障、青光眼及耳聋、鼻出血等病症,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和更好的发挥其余热。
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的疾病称为白内障。老年人患白内障病,一是无任何原因,只是随着人的衰老而伴随出现的缓慢进行的晶体混浊,称为老年性白内障,二是因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
1、临床表现
(1)老年性白内障:一般起于40~50岁,多为双眼,也可一眼先发病,多数人晶体混浊在皮质内叫皮质型,发病初期晶状体赤道部的皮肤发生混浊,呈辐射状排列,对视力无影响,发展极慢,要几年十几年后,混浊部位逐渐侵入瞳孔区,则视力逐渐减退至仅辨认指数,严重时视力仅存光感。少数人晶体混浊在核部称核型白内障,此型发展慢,局限于晶状体核心部发生混浊,初期呈灰黄色,以后转为棕黄色至棕黑色,散瞳检查时晶状体中央呈盘状混浊周边部有透明区,由于晶状体核的密度增加和屈光力增强,使原有屈光性近视者,一度可去掉花镜看书,视力可得到好转,以后视力逐渐模糊。
(2)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多见于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与同时并存的老年性白内障不易区别。
2、治疗及护理
(1)治疗:
①早期可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滴用白内停、法可宁、谷胱甘肽等眼药水。
②注射和离子透入等方法,其实效多在探索之中。
③对混浊显著者,目前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甚多,目前常用的手术有白内障冷冻囊内摘出术,在显微镜下将角膜切开,用低温冷冻器粘住混浊的晶体全部摘出。此手术自6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广泛采用,去掉了混浊的晶状体,术后虽然能重见光明,但视力仍然很差,一般只有0.05左右,要配戴1100度左右眼镜,才能看清物体,带高度眼镜给生活带来不便。现代囊外摘出术,是近年随人工晶体植入开展以来的一种新型的手术,术中将晶体混浊部分取出,留下透明的后囊,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少,白内障摘出后及时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且生活方便。
(2)护理:
①手术前护理:
A、应保持正常生活起居,避免因激动出现并发症。如糖尿病的病人,尿糖保持在阴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慢性气管炎的病人无咳喘症状。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的并发症。
B、术前3天内滴用抗菌素眼药,控制眼局部感染病染病灶。有泪道炎的病人应行治疗并作结膜囊细菌培养,提示无菌生长后方能手术。
C、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通便药或行肥皂灌肠,防止术后因便结引起眼部充血、出血。
D、术前为眼作局部皮肤清洁处置、结膜囊用0.2%新洁尔灭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②手术后护理:
A、一般病人术后平卧24小时,手术中眼内出血者,应半卧位或头抬高,致使血液在眼内下沉,不影响术后视力,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去厕所或坐起进食、饮水等,但避免过度活动,更要避免低头取物。
B、嘱病人勿大声呼唤、勿用手抓眼,勿摆动头部、勿用力解便,预防感冒、咳嗽。因以上动作都可引起眼内小血管破裂出血或人工晶体植入的位置变化,影响手术效果和愈后视力。
C、术后给以半流食、易消化高营养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
D、伤口疼痛时可酌情给予镇痛药物。
E、注意鉴别局部疼痛和青光眼发病,以防失掉抢救视力的时机。
F、严密观察并存症复发症状,及时给予处理。
G、术后第五天拆结膜缝线。
H、禁忌病人揉眼,按时上药预防感染,定时至医院复查。
青光眼
青光眼是眼压升高为主要症状,而引起视功能损害的眼病,危害性较大,可导致盲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逐渐趋于老化,眼睛最明显的是晶状体的体积不断增大,弹性降低而变硬,不断增大的晶状体将虹膜向前推移,使前房变浅,减慢了房水排出的速度,同时滤帘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硬化,滤帘上的孔隙逐渐窄小甚至闭塞,给房水的通过增加了阻力,还由于老年人虹膜的色素稀疏脱落,房水夹杂了色素颗粒,并堆积在前房角,如遇到一些不利的诱因,如情绪波动,在暗处停留过久或误用阿托品类散瞳药等,就有可能发生青光眼。
1、临床表现
分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二型。急性青光眼又叫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或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突然出现眼胀、眼痛,重者伴有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发作时可出现虹视,用手指按压眼球时眼球硬如乒乓球,测量眼压升高,治疗不及时,严重者2~3天内可失明,慢性青光眼又叫开角型青光眼或单纯性青光眼,临床表现与急性型不同,早期数年内无感觉,或仅有轻度疲劳感,其后缓慢发展,部分人眼压升高明显后,出现眼胀、眼痛、视物不清才去医院看病,诊断为此病者,不坚持治疗,可促进视野向中心缩小,后期只残留中央管状视野,视功能损害。
2、治疗与护理
(1)治疗:主要为控制病人的眼压,对于使用药物不理想者,也可行手术治疗。
(2)护理;
①做好卫生宣教,疏导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配合做好各种检查治疗,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激动,注意生活规律和劳逸结合。
②不在暗室久留,少看电视、电影,以免瞳孔散大,眼压升高。衣领腰带勿束过紧,睡眠时枕头垫高。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以免头部充血,引起眼部充血,加重睫状肌痉挛而导致眼压升高,适量的镇静及安眼药使病人充分休息,利于青光眼治疗。
③给予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禁烟、酒、咖啡、辣椒等刺激食物。限制饮水量,一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可减少房水生成。
④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通便药或用肥皂水灌肠,防止因便秘引起眼部充血、水肿而诱发青光眼。
⑤禁用散瞳药剂及内服或注射阿托品,颠茄类药物。
⑥用缩瞳剂后,如出现眩晕、气喘、脉快、流涎、多汗,属毛果芸香碱中毒症状,应在滴药时压迫泪囊,以减少药液吸收。
⑦使用醋唑横胺药降眼压时,要观察毒性反应,如知觉导常、四肢颜面麻木、针刺感、尿少、血尿、小便困难、腰疼、肾区疼痛等副作用出现时,嘱病人多次少量饮水,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或出现尿路结石。
⑧冬季服用甘油盐水降眼压药时,应加温,以减少恶心、呕吐、喉干、上腹部不适,还应少饮水,避免稀释药液降低疗效。
⑨静脉输入20%甘露醇需快速滴入,每分钟滴速达100~120滴时,才能起到降低眼压作用,对体弱者,有心血管疾病者,注意脉搏呼吸的变化,以防意外。液体输完毕,不能立即坐起或直立,易因位置性低血压而跌倒,造成其它疾病。
⑩使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病人,近年还采用激光治疗和虹膜周边切除,针对小梁、滤帘等手术治疗。手术后要指导病人按压眼球,用两食指一上一下按压眼球1~2分钟作按摩,以促进眼内房水吸收和流通,降低眼压。
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也是许多疾病并存症状。老年人因鼻粘膜萎缩,高血压,血管硬化等常患此症。
1、临床表现
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可因出血过多引起休克,反复出血致贫血甚至于死亡。出血可发生于鼻腔任何部位,以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多见。
2、治疗和护理
(1)治疗:治疗原则是止血,预防再出血,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护理:
①要热情接待安慰病人,清洗面部血迹,解除恐惧心理,必要时可注射镇静剂,使其安静,亦可减少出血。
②嘱病人将口中血液吐出,且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恶心、呕吐,加重出血。
③根据病情采取坐位或平卧低头位,先予以简便止血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时测量血压,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出汗、烦燥不安、口干、脉快、胸闷、血压下降时,提示病人处于体克前期,应立即作好急救处理,建立静脉通路,补液,给药等。
④简便止血法:嘱病人以拇、食两指紧捏两侧鼻翼5~10分钟,可压迫中隔前下区,或用3%麻黄素、0.1%肾上腺素、3%双氧水棉片放入出血侧鼻腔(高血压病人忌用肾上腺素)5~10分钟后可使出血停止。
⑤烧灼止血法;在简便止血法后,再用1%的的卡因棉片麻醉鼻粘膜,看清出血点用探针蘸以30~5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待烧灼处粘膜发白时立即用生理盐水中和多余的药液,以免腐蚀过深。也可采用电烧灼或电凝止血法。
⑥出血多、猛时,出血点多在鼻腔后半部,一般压迫止血无效,需经口腔后鼻孔用油纱条或碘纺纱条做成栓子填塞腔后半部止血,或依出血部位及血管走行,在无菌条件下结扎相应的血管。
⑦行填塞止血的病人,同时做鼻部冷敷8小时,填塞不可超过3天,取出填塞物后仍有出血,可再行填塞,填塞后须注意耳部症状,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内耳感染和鼻部感染。
老年性耳聋
1、临床表现
老年性耳聋是逐渐发生的,特点为双耳对称性听力下降,先是对高音调听力下降,进行性听力下降呈缓慢发展,经数年乃至十几年。一般听力困难自感耳聋,尤其在精神倦怠,劳累后听力更差。
2、治疗及护理
(1)治疗:药物治疗分两大类,一是扩张脑血管改善听觉器的血液供应,二是营养脑神经和抗动脉血硬化治疗,都能起到一定效果,阻止或减慢耳聋的发展。
(2)护理:
①避免长期噪声刺激,因长期噪声可使听觉器官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使脑血管处于痉挛状态,致使听觉器官及脑供血不足,久之则听力下降。
②要戒烟酒,烟酒嗜好不仅会导致老人出现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疾患,发生恶性肿瘤,且直接地损害听力,尼古丁中毒及慢性酒精中毒,均可损害听神经及神经中枢,造成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尤其是内耳血液供应不足,耳蜗末梢器官衰退,使听力严重下降,出现耳鸣及头晕。
③老年人必须慎用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喹宁等。如家族中已有耳毒性药物中毒史者,应禁用此类药物,一旦发生中毒,将不可逆转。
④教会病人用手拳按压耳朵和用食指按压环揉耳屏,每日3~4次,以增加耳膜活动,促使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听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