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婴幼儿营养咨询中心指出,当您发现宝宝排便次数或粪便中含水量突然增加,甚至有血丝时,那么腹泻的可能性便提高,若孩子在急性腹泻时,切记运动饮料对婴幼儿而言是无法吸收的,不妨改以较易吸收口服电解质水溶液。 每个宝宝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块宝,但因婴幼儿排便习惯不同,所以每天排便次数也会不同,只要每天能维持固定的排便习惯,且没有特别异常现象,就可不必过于担心。 一般而言,宝宝会因为遗传、个性、体质和进食内容不同等因素,有不同的排便形状,临床上,出生6个月内的宝宝,每天排便在6、7次之内,至于6~12个月的宝宝,每天排便约2~3次,都还在正常范围内。 婴幼儿腹泻合并的症状包括发烧、脱水和腹痛,除了会引起照顾的不便外,局部的刺激也会让宝宝的会阴部发红、糜烂。根据统计,满6个月的宝宝约有半数曾经至少发生过一次腹泻;而当宝宝满一周岁时,几乎每位宝宝都有过腹泻的经验,有些宝宝腹痛甚至高达3~4次。 临床诊断上腹泻可以粗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种。一般以发作时间为区分,在两个星期以内称为急性腹泻,超过2星期以上则是慢性腹泻。急性腹泻的宝宝应该立即就医以改善腹泻症状,避免产生脱水、休克等并发症,对于这种病况的病童应该立即给予支持性治疗,也就是使病童腹泻改善,如果腹泻情况较轻微时,只要依医师指示将牛奶浓度冲淡︶即减少乳糖浓度︶,则腹泻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随后再遵从医嘱调回牛奶原来浓度。 这是因为当腹泻达一定程度时,肠黏膜受到损伤,因而引起一些醣酵素的缺乏,其中又以乳糖酵素最易受影响。因此这些小病人的粪便检查若有乳糖吸收不良的情形,可改吃无乳糖奶粉,将对其吸收及腹泻的情况大有助益。等到情况稳定没有腹泻后,再尝试改回原来含乳糖的一般奶粉。 患有严重急性腹泻的病童,医师会依据宝宝脱水状况给予口服或静脉点滴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但临床发现,市售的运动饮料大多数含糖量较高,对腹泻的病童而言,可能无法完全吸收,在各大医院均有适合患童吸收配方的口服电解质水溶液适合病童的饮用。但若情况危急下又无电解质水溶液可以补充,父母可先将运动饮料加冷开水以1:1的比例稀释后,再行喂食病童。此外,家长切记,在孩子急性腹泻时期千万不要给予太强的止泻药,可能会将一些未吸收的物质囤积在肚子里无法排出,使小病人的肚子更形鼓胀,让小病人更不舒服。 在急性期时,若宝宝水泻厉害而水分又补充不够,就会造成脱水现象;轻微的脱水,病童可能只有皮肤、口唇干燥,眼眶及脑前囟门轻微下陷现象;中度脱水时,脑前囟门或眼眶下陷更明显,尿量也会减少,时常并有血液酸中毒而导致呼吸急促的现象;严重脱水时可能会并发休克及急性肾衰竭,这时会有生命危险。 当急性期的脱水处理妥当后,接下来宝宝就可以开始进食一些可吸收的营养,对较小的婴儿而言,若对口服电解质水溶液吸收没问题时,可进一步进食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黄豆蛋白配方或母奶;较大的孩子则可喂食米汤、稀饭、土司面包等食物。 至于持续腹泻超过两个星期以上,则称为慢性腹泻。临床上之所以将其区分为急性与慢性腹泻,乃是因为慢性腹泻常会引起消化吸收不良,长久以后会产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现象,甚至引起其他器官的合并症。 造成慢性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微生物、原虫、寄生虫等感染,或自体免疫、食物过敏、先天性肠病变、炎性肠症等,皆可引发慢性肠炎而导致慢性腹泻。除了肠炎引起之慢性腹泻外,其他如胰脏疾病、免疫不全、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也会引起慢性腹泻。 “肠炎后腹泻症候群”也是另一项引起慢性腹泻的因素。这是因为肠炎造成肠黏膜受损,虽然肠内已经找不到细菌或病毒,且肠壁也没有急性发炎的迹象,然而受损的肠黏膜却尚未复原,所以在肠黏膜的一些酵素会有匮乏现象,此时若给予一般饮食,可能会因吸收不良而导致腹泻,应该考虑使用适当的特殊配方来改善腹泻的情形。若病童的腹泻情况已获改善,再调回一般婴儿配方。 不过,越是慢性腹泻的病人,调回一般婴儿配方的时间越慢;若调回一般配方奶粉时又发生腹泻,仍可回复使用特殊配方奶粉,甚至可以用到断奶时期,但必须要添加副食品,以满足宝宝的营养摄取。此外,有少数小病人的腹泻是因为某些酵素原发性或续发性缺乏,引起一些醣类吸收不良而导致慢性腹泻,只要避免这些东西的摄取,则腹泻的状况就可以改善. 崴达健康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