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家庭医生 > 小病自疗 > 儿科疾病
夏季热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多见,发病季节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气温愈高,发热愈重,秋凉之后,症状多能白行消退。有的患儿可连续发病数年,而次年发病的症状一般较上一年为轻,病程也较短。本病预后多为良好。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发病原因内为体质虚弱,外为夏季暑热亢盛,机体不耐暑气熏蒸。小儿感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故发热,口渴多饮,暑易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则水液下趋膀胱而出现多尿。肺津为暑热所伤,肺主皮毛,司开合,化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肌腠闭塞,故少汗或汗闭。汗与小便同属阴津,异物同源,汗闭则尿多,尿多则津伤,津伤则饮水自救,因而形成汗闭,口渴多饮,多尿的证侯。上实下虚是其主要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与小儿生理解剖特殊性有关,由于气候炎热时,小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全所致。本病主要发生于南方气候炎热地区。发病时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与气温升高、气候炎热有密切关系。患者多为2—5岁的婴幼儿。
    治疗
    特别炎热的夏季要将患儿放置在有空调的房间,注意患儿的饮食和营养,防止并发病症。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暑伤肺胃
    发热,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烦燥不安,口唇干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治法]  清暑益气,养胃生津
    [方药]  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或北沙参)5克,麦冬、知母、甘草、竹叶、黄连、石斛、荷梗、鲜西瓜翠衣、粳米各7克。胃热偏亢,高热烦渴引饮,脉数无力者,此热盛阳明,津气已亏,用白虎加人参汤;阴液损伤明显,脉细无力,舌稍红,苔少者,用白虎汤合生脉散;疾病初起,兼畏寒,发热,鼻塞,无汗,苔白腻者,为暑夹寒湿,郁于表卫,用新加香薷饮。
    2.上盛下虚
    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次频,汗闭,精神萎靡,虚烦不字,面色淡白,下肢欠温,胃纳减退,或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脉细数。
    [治法]  清上温下,护阴潜阳。
    [方药]  清上温下汤:附子5克,黄连7克,磁石12克,蛤粉、天花粉、补骨脂、煨益智、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各7克,白莲须3克。烦躁甚,加龙齿;便溏者,去天花粉;久泻者,加破故纸;疾病后期阳阴俱虚者,则合黄连阿胶汤泄火潜阳育阴,另可用蚕茧、红枣煎汤代茶。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物理降温;高热、惊跳或烦躁不安时可予以酒精擦澡,冷水擦澡,温水浴,冷湿布包裹等。
    (2)环境降温:放入有空调的房间.
    (3)忌用长期抗生素治疗,以免引起菌群失调。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中成药
    生脉饮口服液,每次5毫升,每日3次。用于暑伤肺胃证。
    2.经验方
    (1)荷叶、西瓜翠衣各5克,地骨皮、生地各3克,大枣,五味子各2克.每日1剂,水煎待冷后滤取药液,加白糖少量,频频饮服.用于暑伤肺胃证。
    (2)蚕茧10~20个,红枣lo~20枚,乌梅5克,煎汤饮,每日1剂.用于多饮,多尿,无高热者.
    (3)水牛角片30克,煎水服,每日1剂,退热疗效好。
    (五)针刺穴位疗法
    取足三里,中脘、肾俞、大椎,风池、合谷等穴,视病情行补泻手法。每天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一般治疗1~2个疗程。
    预防与护理
   
(1)患儿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凉爽。使用电风扇或空调时,风力要柔和适度,以免受凉。
    (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
    (3)注意小儿体温变化,常用温水洗浴,可帮助发汗降温。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川崎病
下一篇:黄疸(新生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