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是咳嗽,是常见、多发的肺系病症.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本证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小儿咳嗽的致病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病位主要在肺脾. (1)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遏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多挟邪而病。挟寒则鼻塞声重,流清涕,嗔声重浊,挟热则鼻孔干燥或流浊涕,挟燥则干咳少痰,咽干唇焦。 (2)痰浊内生: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所伤,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塑阻气道,致使肺气不得宜畅,因而引起咳嗽。小儿肝气亢盛,木火上炎,或心经蕴热,日久化火,炼液为痰,阻碍肺气肃降,也能发生咳嗽. (3)气阴两虚;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出现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现代医学认为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成为本病的致病源。本病常在病毒棉染的基础上,因黏膜纤毛受损而继发细菌感染,即本病细菌或细菌混合病毒感染的机会较上感为多,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咽炎的患儿易患本症.此外,空气污染、化学因素亦为本病的发病因素.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1)高热者宜休息,降温,饮食应易消化,室温20一22℃,湿度5s%~60% (2)婴儿要经常调换体位或抱起拍背,使痰易于排出。 (3)痰液过于粘稠时,可适量增加液体入量,应用雾化吸入等湿化气道. (4)应用祛痰剂,如lo%氧化铵每次o.1一o.2毫升/千克体重,每日3次口服每次2—5滴,年长儿每次1~2毫升,每日4次口服。10%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5滴,年长儿每次1-2毫升,每日4次口服。 (5)对慢性支气管患儿应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户外活动及体格锻炼.对慢性鼻窦炎、增殖体炎进行彻底根治。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外感咳嗽 咳声高扬者,多为外感咳嗽,咳声发白喉头以上,洪亮有力,咽喉发痒,多为外感咳证,咳嗽,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多属寒证:舌红,苔黄腻,或舌红,苔少,多属热证。 (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频作,干咳为主,或有少量稀白痰液,咽痒声重,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等,舌淡虹,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杏苏散加减。若风寒化热或寒包热郁,既有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风塞证侯,又同见咳声嘶哑,咽痛,口渴,身热的证侯,以疏散风寒与清热宣肺同用,杏苏散加板蓝根、黄苓、枇杷叶清肺泄热。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或咳声重浊,吐痰粘稠色黄,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肺. [方药] 桑菊饮加减.咳嗽剧烈或咳声重浊,口渴咽痛者,加炙麻黄、生石膏清热宣肺同用热重才,加知母、黄芩,鱼腥草清肺泄热:咽喉红赤者,加玄参、射干、牛蒡子清热利咽痛者痰多加浙贝母、瓜蒌、葶苈子清化痰热。清化痰热, 2.内伤咳嗽 咳声低沉者,多为内伤咳嗽,咳声发自喉头以下,咳时痰多或干咳少痰,多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多属虚证或虚中挟实.咳嗽,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多属寒证,舌红,苔黄腻。或舌红,苔少,多属热证。 (1)痰热咳嗽:咳嗽痰多色黄,稠粘难咯,甚则气息粗促,喉中痰鸣,或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肺化痰.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痰多者,加葶苈子,黛蛤散、天竹黄、天南星、竹沥清肺化痰,咳甚痛引胸痛者,加枳壳、部金、柴胡理气宽胸,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润肠通便,肺热较重,兼见鼻衄者,加白茅根、丹皮凉血止血,舌虹少津者,加北沙参,重用麦冬滋养肺阴。 (2)痰湿咳嗽:咳嗽痰多,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情困倦,舌淡红,苔白,脉滑, [治法] 燥湿化痰, [方药] 二陈汤加减.吐泡沫痰兼咳喘者,用小青龙汤温肿化饮,兼有食积者,加神曲、麦芽、山楂清积导滞。 (3)气虚咳嗽,咳嗽反复不已,以清晨为主,痰白清稀,面色苍白,自汗畏寒,气短懒言,语声低微,纳谷不香,舌淡嫩。边有齿痕,脉微细。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人参五味于汤加减.有痰者,加半夏、陈皮止咳化痰热;自汗畏寒,气短懒言者,加黄芪、桂枝、白芍补气建中; 咳久者加诃子、百部敛肺止咳;挟寒饮者,加干姜温中化饮。 [治涪] 滋阴润肺.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痰中带血者,加茅根、藕节、阿胶凉血止血,潮热盗汗者,加银柴胡、青蒿,鳖甲、地骨皮滋阴退热,气阴两虚,兼自汗气短,苔花剥者,加五味于,黄芪、玉竹、茯苓、炙甘草气阴双补,干咳,长期不愈,咽喉虹赤、干燥,有滤泡者,加玄参,生地、马勃、板蓝根,甘草、桔梗清利咽喉,护阴止咳。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抗生素治疗 支气管炎多继发细菌感染,一般多采用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情迁延,常有混合性细菌感染且易出现耐药菌,治疗中应注意选用广谱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必要时应用药物敏感试验协助用药. 2.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尤其是有哮喘家族史或个人过敏史,喘息严重者可选用β2激动剂,茶碱类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前胡,黄芩,浙贝母、桑白皮、杏仁、莱菔于各10克,炒枳实、炒桔红各5克,桔梗、甘草各3克,将上药研粗末,每包30克,加水60毫升,隔水炖沸,滤渣服汤,连服5~7天。用于肺热咳嗽。 (2)茯苓、桑白皮各10克,半夏、桔皮、苏子,杏仁各6克.先用凉水浸药30分钟,文火煮20分钟2次共煎60亳升,每次20分钟,每日3次。用于痰湿咳嗽, (3)川贝母、麦冬、玄参、百合、北沙参各9克,款冬花、马兜钤,丹皮各4.s克,知母、枇杷叶各6克将上药研极细末,加等量蜂蜜制成蜜丸,每丸重3克。l岁以内2丸,1~3岁3~4丸,3~6岁5~8丸,6~9岁9~10丸,9~12岁12丸。每日2—3次,开水或糖水溶化。用于阴虚咳嗽。 (4)生姜30g,捣烂取汁为1份,加蜂蜜4份,混匀于碗中,再置锅内隔水蒸热10分钟,分2~3次服,用于风寒或虚寒咳嗽。 (五)外治疗法 (1)鱼腥草15克,青黛,海蛤壳各10克,葱白3根,冰片o.3克。将前3味研碎为末,取葱白、冰片与药末捣烂如糊状。先用75%乙醇消毒脐部后,取药糊涂于脐内,盏上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风寒或虚寒咳嗽。 (2)白芥子,半夏、细辛各3克,麻黄、肉桂各5克,丁香o.5克,共研细末.先将脐部用75%艺醇消毒后,取药粉纳置脐内,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风寒嗔嗽。 预防与护理 (1)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鎏通,避免煤气、尘烟、油气等刺激,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复感外邪。 (2)适当进行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外感咳嗽初起,禁食生冷酸甜食品,以防加重咳嗽。勿食辛竦食品,以防燥肺阴。适当休息,多饮开水。肺热未清者,用芒根、白萝卜、荸莘煎汤代茶饮。 (4)婴儿咳嗽反向弱且不会咳痰,应经常拍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这点十分重要。 (5)尽量不用镇咳或镇静剂,因其抑制咳嗽反射,影响黏痰排出。 (6)支气管炎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机会较高,应适当选用抗生素,对慢性支气管炎患儿疗程应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