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家庭医生 > 小病自疗 > 内科疾病 > 寄生虫病
疟疾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中医亦名“疟疾”。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疟疾的发生是因为疟邪、瘴毒入侵,兼感风、寒、暑、湿时令邪气,或复加饮食劳倦等而诱发.病邪入侵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于背卫之间。人与营阴相争则恶寒,出与卫阳相搏则发热;热蒸肌表,迫津外泄,故汗出淋漓,汗出热退,营卫复和,正邪相离,疟邪伏藏不与营卫相争,则寒热休止。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体为疟原虫,其发育繁殖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分为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与有性生殖的开始,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与孢子增殖两个阶段。所以疟疾病人和带疟原虫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雌性按蚊的叮咬而传播,输入带原虫的人血及使用受疟原虫污染的注射器也可感染。当带有子孢子体的雌性按蚊叮人时孢于体进入人体,经在肝细胞内(红细胞外期)发育后进入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虹细胞内发育成为滋养体,并形成发育中的裂殖体,产生裂殖于,裂殖体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同其他急性传染病,包括休息、半流质饮食等。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郁少阳
    寒战壮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伴有头痛面赤,恶心呕吐,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治法]  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方药]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常山(酒炒)7克,草果7克,甘草7克,生姜3片,大枣3枚。若表实恶寒甚而汗少者,加桂枝,羌活,防风各7克,口渴甚者,加葛根,石斛,天花粉各12克,湿盛胸脘痞闷,加青皮、苍术,厚朴各7克.
    2.暑热内郁
    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益气生津。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35克(先煎),知母12克,甘草s克,粳米35克,桂枝12克。若但热不寒,伴胸中烦闷气短,改用白虎加人参汤,人参16克,病延日久,阴液大亏,舌尖绛而干,加青蒿鳖甲汤:鳖甲25克(先煎),青蒿12克,生地16克,丹皮12克,亦可加入常山、草果、柴胡等截疟之品。
    3.暑湿内蕴
    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  辛温达邪,散寒除湿。
    [方药]  柴胡桂姜汤加减:柴胡12克,桂枝7克,干姜7克,黄芩12克,栝萎根16克,牡蛎16克,甘草7克.苔白腻甚者,加草果7克,厚朴12克:胸腹痞闷加槟榔7克,陈皮12克,汗出不畅去牡蛎;恶寒较重,或泛吐痰延,加附子7克,半夏12克。
    4.疫毒侵袭
    发病急,病情重,热型不一。
    (1)热瘴: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面赤,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惊厥,舌红少绛苔黑垢,脉洪数。
    [治法]  辟秽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  清瘴汤:黄芩12克,黄连7克,知母12克,柴胡12克,常山7克,青蒿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枳实12克,生甘草7克,滑石16克,朱砂1克(研末冲服)。热盛者加生石膏35克,大青叶16克,舌质深绛少津加生地12克,玄参16克,石斛12克,玉竹16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2克,元明粉12克。
    (2)冷瘴: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渴不欲饮,或呕吐泄泻,或神昏不语,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  芳香化浊,辟秽理气.
    [方药]  加味不换金正气散:苍术10克,厚朴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蕾香12克,半夏12克,佩兰12克,荷叶12克,槟梅12克,苹果7克,菖蒲7克。若痰湿蒙闭心窍,神志昏迷,合用苏合香丸。
    5.正虚邪恋
    遇劳即发,反复发作,寒热不清。胁下痞块,神倦乏力,面黄肌瘦,懒言气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方药]  何人饮加减:人参16克,当归12克,何首乌25克,陈皮12克,干姜7克,甘草6克。若胁下积有痞块,合用鳖甲煎丸。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发作期治疗
    对于疟疾正在发作的患者(现症病人),为求达到根治目的,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3种:
    (1)磷酸氯喹和磷酸伯氨喹啉:前者成人第1天顿服4片(每片0.25克),第2、3天每天顿服2片:偶有头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副作用,过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后者每日顿服4片(每片13.2毫克),连服4天:过量应用或患者红细胞缺乏GS-6—PD,易发生溶血反应。为防止妊娠期产生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或溶血反应,伯氨喹啉可在产后服用。
    (2)奎宁合伯氨喳啉:前者每日3次,每次3片,连服4天,后者服法同前述伯氨喳啉用法,奎宁疗效不及氯喹,副作用较多较重,常有恶心,呕吐,耳鸣,眩晕,视听减退,偶致急性溶血,中毒性精神病:静注可致血压骤降,心脏传导阻滞;奎宁可致流产,故孕妇以采用氯喹、磷酸咯萘啶治疗疟疾为宜。
    (3)磷酸咯萘啶(疟乃停)合伯氨喹啉:前者第1天每次4片(每片o.1克),每天2次,第2、3天每天顿服4片。后者用法同前述伯氨喹啉。磷酸咯萘啶毒副作用小,少数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可自行消失,疗效不亚于氧喹,适用于治疗抗氯喹株恶性症和抢救脑型疟等凶险型症疾。
    2.休止期治疗
    在疟疾传播休止期进行带虫者的抗复发治疗,是根治疟疾的必需手段.通常在春季或流行高峰前一个月,对近两年内有疟疾病史,血中查到病原虫或脾肿大者进行治疗,一般采用乙胺嘧啶或氧喹与伯氨喹啉联合治疗。
    3.凶险发作的治疗
    (1)抗疟药物的应用;磷酸咯萘啶:成人每日3—6毫克/千克体重,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儿童剂量酌减:或肌内注射每次2毫克/千克体重,4—6小时后可重复,连用2天。严禁做静脉推注.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毛细血管渗出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腑水肿,减轻中毒症状等,可用氢化可的松,每日100~300毫克静脉清注,也可用地塞米松10一20毫克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及其他:①脑水肿时使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脱水,每次1克/千克体重,每日2~3次,②抽搐时使用安定、苯巴比妥钠或复方氧丙嗪镇静止惊,③过高热者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合药物降温,迅速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④如确证实有DIC存在,则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肝素治疗:⑤对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必须积极予以相应的处理.
    4.预防性服药
    在高疟区,对外来人员以至全体居民,在整个流行季节进行预防服药。多应用乙胺嘧啶4片顿服,每周服药1次,或氧喹2片,每10天1次,在疟区接受输血者,服氯喹1片,连服3-5天。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蒿甲醚总剂量600毫克,3日疗法,用于治疗恶性疟疾.
    (2)青蒿30克,水煎分2—3次服,连服3天.
    (3)马鞭草50克,水煎分2次服,于发作前2小时,4小时各服1次,疟止后连服3天.
    (4)常山、槟榔各7克,水煎,于发作前2小时服.
    (五)针刺穴位疗法
    研究表明,针刺有效率达80%,对瘴疟疗效较差.在疟疾发作前1—2小时,可选主穴大椎、胸道,配穴间使、足三里、后湲、曲池轮换针刺,轻至中度刺激,留针10~15分钟,连续治疗3~6天.恶寒甚者可加炙法。
    (六)穴位贴敷疗法
   
(1)马齿苋外敷内关穴治疗疟疾,用马齿苋未开花的含苞枝头7枝,红糖25g,共捣成药泥即成。将药泥放于内关穴上,然后用敷料或手帕固定24小时后除去,疗效满意.
    (2)二甘散(将生甘草,生甘遂各10g,2药共碾成板细末,装入小口瓶内密封备用)穴位敷贴治疗疟疾: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先将肚脐用75%酒精棉球消毒,再取二甘散0.5克放人神阙穴中央,外用9厘米胶布固定,待病愈后3天去掉.临床治愈事达96.4%,疟疾治愈后取血复检疟原虫均转阴性。
    (七)饮食疗法   
   
(1)用独头蒜7个配热酒服,治疗寒疟。
    (2)雨前茶叶9克,檀桃仁15克(敲碎),川芎1.5克,寒多加胡椒l克。以沸水冲泡,于疟疾发作前不拘时趁热频频饮之,到临发时止.用于三日疟。有益气补血,祛邪止疟功效。
    (3)鹅不食草30~90克,酒,水各牛煎煮,于疟发前3—4小时或临发时顿服.
    (4)蜂蜜30克置于杯中,滴入白酒3滴,再用开水冲服,在发作前1小时服用.
    (5)白酒200毫升,常山15克,漫2~3天,去渣滤取药液,分3次喝完。清晨服1次,1小时后再服1次,发作前1小时再服1次.连续3天.
    (6)青蒿(鲜品)1000克洗净捣汁,每次服10毫升(加入白酒1毫升)。每日3次,清晨服1次,停1小时再服1次,发作0.1小时又服1次.
    预防与护理
   
(1)消灭蚊子,或使用蚊帐,避逸。
    (2)在疟疾高发区和发病季节,可服用预防药物。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没有
下一篇:蛔虫病的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