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护理专栏 > 护理专题 > 其它护理
性传播疾病护理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性传播疾病是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方式、与性接触密切相关的一组传染病,包括梅毒、淋病及艾滋病等20余种疾病。由于性行为方式等改变,其皮损部位不仅见于外生殖器,也见于口腔、肛门等处。

梅毒

1、病因

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可通过皮肤粘膜的损伤处侵皮肤、粘膜及任何组织、器官。也可通过接吻、输血、授乳、握手及接触患者唾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极少数以毛巾、剃刀、烟嘴、食品、玩具、衣物等间接方式传染;所谓无辜梅毒即指接生员、牙科医生等直接接触患者皮损或分泌物而传染者。还可通过胎盘传染,即胎传(先天性)梅毒。

2、临床表现

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前者损害中含有大量螺旋体,传染性极强,后者体内或皮肤粘膜损害中螺旋体极少,临床上几无传染性。

(1)后天梅毒分为:

①早期梅毒(病期2年以内,包括一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

②晚期梅毒(病期2年以上,包括三期及晚期湛潜伏梅毒)。

(2)先天性梅毒分为:

①早期先天梅毒(年龄小于2岁)。

②晚期先天性梅毒(年龄大于2岁,包括晚期胎传梅毒、潜伏梅毒)。

(3)一期梅毒(硬下疳):感染后2-4周发生,可见于生殖器、唇、咽、肛门等处。典型皮损直径为1-2cm、圆形、境界清楚、边缘高起、表面糜烂、清洁、坚硬而无触痛、局部淋巴结肿大,不经治疗3-8周内自然消失,不留疤痕。皮损2-3周后血清学试验可阳性,7-8周后全部阳性。

(4)二期梅毒:一般发生于硬下疳愈合后6-8周或感染后7-12周,早期常有前驱症状如头痛、低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皮疹表现有:

①斑疹。最常见,大小0.5cm左右,发生于躯干、四肢、掌跖部有特异性,淡红色或铜红色,数日或2-3周后可自然消退,2个月-2年内可复发。

②丘疹。小型丘疹型称梅毒性苔藓,褐红色,少见;大型有湿性丘疹、扁平湿疣,发生于外生殖、肛门等处。

③脓疱疹。极少见。

④口腔、生殖器粘膜白斑。此外,尚有脱发、骨(膜)炎、关节炎等症状,血清学试验接近100%阳性。

(5)三期梅毒:一般发生于感染后3-4年(2-10年),发生原因主要为早期末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机体对残余螺旋体的变态反应增加有关。皮损有结节性梅毒疹、树胶样肿,常累及粘膜,尚可见内脏梅毒如心血管梅毒及神经梅毒(如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血清学试验大多数阳性。

(6)早期胎传梅毒:生后不久或1-2个月内发生,皮疹同二期梅毒相似,但口唇常呈放射状皲裂,愈合形成放射状瘢痕,有诊断意义。

(7)晚期胎传梅毒:与三期梅毒相似,尚有:

①实质性角膜炎。

②神经性耳聋。

③半月形门齿,有诊断意义。

(8)隐性(潜伏)梅毒:有感染史,无临床症状,但血清学试验阳性。应检查有无内脏、神经梅毒。

3、诊断

根据不洁性交史、典型皮损及经过。皮损无瘙痒、暗视野查病原体及血清学试验[(非特异性试验有USR(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特异性的有FTA-ABS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及脑脊液(CSF)查VDRL等进行诊断。

4、治疗

(1)梅毒治疗:普鲁卡因青酶素G80万μ,每日肌注一次,早期共用10天,晚期共用15天;苄星青梅素G9长效西林)240万μ,分二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早期用 2次,晚期用3次;或红霉素/四环素0.5g,每日4次,早期共15天,晚期共30天。

(2)随访:第一年每3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及血清学试验,第二三年每半年1次。必要时查脑脊髓液(CSF)。

5、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心理护理。性病患者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怕歧视、自责、未婚者怕影响婚姻,已婚者怕失去家庭和睦,部分表现为性传播疾病恐怖症,所以应热情接待患者,根据不同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护理。

②生活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部分患者使用大量抗生素,可能有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应予以可口饮食。

③早期梅毒传染性强,应尽快治疗,以防继续传播,嘱咐患者治疗、随访期间严禁性生活,劝说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与家庭其他成员分床、分居、分用生活用具。

(2)消毒隔离:

①医务人员自我保护,严防刺伤皮肤粘膜,设单人房间,床旁隔离,门口备明1:1000新洁尔灭或0.2%过氧乙酸泡手,接触病人戴手套、穿隔离衣,医疗器械专用,用75%酒精或1%过氧乙酸擦洗消毒。

②消毒方法。水煮沸、日光曝晒、肥皂水、普通消毒剂(升汞、0.1%石炭酸、酒精)均能杀死梅毒及淋病病原体,污染的衣物、用具可煮沸消毒,被褥曝晒,病人痰液、排泄物、残剩饮食用1:10漂白粉浸泡10分钟消毒。

③病人的血、痰、尿、粪标本应注明。

(3)观察药物反应:

①青霉素可出现过敏反应、赫氏反应(首次用青霉素后数小时至24小时出现全身不适、发热、寒颤等)。

②抗生素引起胃肠不适等反应。应密切观察,报告医师并作相应护理。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告诉患者性传播疾病的痛苦与危害性,加强性卫生及性传播疾病知识宣传。对性传播疾病患者建立登记卡制度并上报疫情,严密予以监测。

淋病

1、病因

由淋球菌引起,包括有症状及无症状的泌尿生殖器淋菌感染、淋菌性盆腔炎、播散性淋菌感染及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等。尚可见于肛门、咽部等处。可通过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及产道及羊膜腔内感染。潜伏期2-10小时。

2、临床表现

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道口红肿、溢脓,伴瘙痒及烧灼感;女性尚可有宫颈内膜炎表现,常有外阴刺痒、烧灼感及阴道脓性分泌物。

3、诊断

根据不洁性交史、典型症状可初步诊断,涂片或培养检查可确诊。

4、治疗

普鲁卡因青霉素480万μ,臀部两侧各注射240万μ,同时口服丙磺舒1g ;或氟哌0.8g,一次口服;或四环素/红霉素0.5g,每日4次,共7天;或壮观霉素2g,肌注;或菌必治125-250mg,肌注。急性期者治疗后2-3周连续3次涂片或培养阴性,可认为治愈。

5、护理要点

同梅毒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冲洗尿道脓液,饮食清淡、无刺激,以免排尿困难。新生儿常规用0.5%红霉素眼药水滴眼。做梅毒血清学检查,检查有无合并其他性病。

软下疳

1、病因

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通过性交传染,潜伏期2-5天。

2、临床表现

初起为外生殖器部位红丘疹,迅速变成脓疱、溃疡形成,溃疡呈潜蚀性边缘、疼痛、触之柔软、剧痛、易出血,愈后留瘢痕。由于自身接种,周围可有卫星样溃疡。

3、诊断

不洁性交史及典型皮损、疼痛、涂片检查可诊断。

4、治疗与护理

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等皆有良效,也可用红霉素、四环素治疗。护理要点同梅毒。

尖锐湿疣

1、病因

又称性病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累及外生殖器、肛门、直肠区,较少发生在尿道粘膜、膀胱、输尿管、阴道粘膜及宫颈口。传播途径有性接触、母婴传染、间接传染(如内裤、浴盆、浴巾)。潜伏期1-8个月。

2、临床表现

初起为细小淡红丘疹,逐渐增大,形似菜花样,女性可有外阴瘙痒、白带增多。根据不洁性交史、皮损及病理改变可诊断。

3、治疗及护理

(1)治疗:外用5%5-氟脲嘧啶霜或足叶草酯或冷冻、激光、电灼、手术治疗。

(2)护理要点:

①配合医师做好检查和治疗工作,熟悉各种治疗方法,做好治疗前准备工作及用物消毒,治疗前先用0.1%新洁尔灭擦洗外阴、阴道,使用5-氟脲嘧啶、足叶草酯时应保护周围皮肤,如有反应要停用。

②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床旁隔离,衣服煮沸法消毒,地板、床垫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器械用0.3%新洁尔灭浸泡半小时后高压消毒,检查治疗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垫。

③心理护理与宣教工作见梅毒护理。

生殖器疱疹

1、病因

90%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引起。10%由Ⅰ型引起,潜伏期2-10天。

2、临床表现

成簇红丘疹、小水疱、糜烂、结痂、疼痛,病程有自限性,易复发。根据不洁性接触史、典型皮损及经过、病毒鉴定可确诊。

3、治疗及护理

(1)治疗:

①抗病毒。无环鸟苷(ACV)0.2g,每日5次,共7-10天,外用3-5%无环鸟苷软膏或酞丁胺软膏。

②预防继发感染。对水疱破溃、渗液的病人,可外用0.1%雷弗奴尔液湿敷、外用2%龙胆紫液等。

(2)护理要点:同尖锐湿疣,卧床休息,以免摩擦,有水疱破溃、渗液者先湿敷,预防继发感染。妊娠者应中止,晚期应行剖腹产。

艾滋病

1、病因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传染为艾滋病病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可通过性接触、经血液传播(输血或共用针头、注射器)、医疗机械、生活用具、母婴传播及被感染者的器官或精液等污染。潜伏期6个月-5年或更长。

2、临床表现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无症状,部分发展为慢性淋巴结肿大综合症,全身淋巴结肿大。

(2)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T淋巴细胞减少、发烧、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

(3)艾滋病(AIDS):

①条件致病菌感染。

②少见的恶性肿瘤(kaposi肉瘤)。

3、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病毒分离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等综合判断。

4、治疗及护理

(1)治疗:无特异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抗肿瘤、治疗条件致病菌感染及支持疗法等。

(2)护理:

①按乙肝护理,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剂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有良好的灭活作用,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注意消毒隔离。

②普及艾滋病防治的基础知识,了解其传染途径及危害性。

③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尽量使用国产血液制品,否则应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

④艾滋病妇女不再妊娠。

⑤建立性病登记卡。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鼻科常用诊疗技术
下一编:银屑病护理常规
精彩推荐
最新更新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