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 Tónɡ Luó Sǎn
【别名】 胡豆、岩藤、杨桃叶罗伞
【来源】 为豆科植物庭藤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直立灌木或亚灌木,高30~90厘米,近秃净。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枚,对生,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6厘米,宽1~2.5厘米;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白色丁字毛;先端短尖,基部狭,全缘;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长至15厘米;花柄纤弱;萼杯状,5齿裂,萼齿宽三角形,有白色疏柔毛;花冠蝶形,淡红色,长约15毫米,旗瓣密被短毛。荚果直,线形,长约4厘米,棕黑色。种子多数。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性味】 辛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理跌打,续筋骨,通经络,散瘀积,消肿痛。治跌打损伤,积瘀,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 Tónɡ Luó Sǎn
【英文名】 Root of Chinese Indigo
【别名】 胡豆、岩藤、柳条叶罗伞、泡颈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庭藤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digofera decor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妆,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庭藤 落叶灌木或亚灌木,高0.4-1.2m。茎圆柱形或有棱。叶互生,具柄;叶轴和叶柄上面有槽;托叶早落;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11)对;小叶柄长约2mm,近无毛,不托叶披针形,与叶柄近等长;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6.5cm,宽1-3.5cm,先央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睚同无毛,下面有丁字毛。总状花序长13-21(-32)cm;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短杯状,5齿裂,裂齿宽三角形;蝶形花淡紫色或粉红色,长1.2-1.8cm,旗瓣近椭圆形,翼瓣和龙,骨瓣具爪;雄蕊10,二体,子房长圆形,花柱弯曲。荚果圆柱形,长2.5-6.5cm,内果皮有紫色斑点,内有种子10余颗。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000m的沟谷旁及杂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不耐寒。对土壤不甚选择,在华北地区宜盆栽。
栽培技术 用种子每秒殖。春3-4月播种。
田间管理 苗高10cm左右,即可栽入盆中,夏季追肥2-3次。生长地盛枝条,可剪短一半,在北方栽培,冬季要移入冷室越冬。
【性味】 辛;酸;性平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续筋接骨;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痛经;血瘀经闭;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