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 Liù Lénɡ Má
【来源】 为驾尾科植物小花鸢尾的根,根茎。四月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须根丛生,粗壮。根茎平卧,较长,有较密的环节,并被纤维状的残留叶基。茎扁平,细弱。基生叶阔线形,长10~45厘米,宽约6毫米,先端短尖,全缘,有纵脉多条;茎生叶2~4片,狭披针形,较基生叶短,基部抱茎。花茎扁平;花顶生于由3枚狭长的披针形苞片组成的佛焰苞内;有花2朵,浅蓝色;花柄约与子房等长;花被管短,6裂,外裂片匙状矩圆形,钝头。内裂片约短2倍,先端凹入;雄蕊3;子房下位,3室,花柱舌状,3分枝,花瓣状。蒴果革质,矩圆形而两端尖,具纵棱线6条,背裂。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的潮湿地。分布四川、广东等地。
【性味】 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活血,镇痛。治跌打损伤,闪腰挫气。
【用法用量】 内服:每日量1~2钱,浸酒服。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 Liù Lénɡ Má
【英文名】 Root and Rhizome of Smallflower Iris, Smallflower Iris
【别名】 野苏麻,地甘,癞克巴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coetsa (Buch.-Ham. Ex D. Don) Hara [Plectranthus coetsa Buch.-Ham. Ex D.Don;Isdodon coetsa (Buch.-Ham. Ex D.Don) Kud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音灌木,高0.5-2m。根茎木质化。茎直立,四棱形,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5.5cm,被微柔毛;叶片宽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长3-9cm,宽1.5-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渐狭,边缘在基部以上具圆齿,上面疏被糙伏毛及腺点,下面沿脉有短硬毛。二歧聚伞花序3-5花,组成顶生或腑生狭圆锥花序,长5-15cm;小苞片钻形,长不及1mm;花萼钟形,长约1.5mm,外面被微柔毛及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上唇3齿小,下唇2齿稍大,果时花萼增大;花冠紫或紫蓝色,长约6mm,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反折,先端4圆裂,下唇长于冠筒,内凹呈舟形;雄蕊4,二强,内藏,下部微有毛;子房4裂,花柱内藏或微露出,柱头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倒卵球形,褐色。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1月翌年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2700m的草坡、灌丛、林中旷地、路边、溪边、河岸、林缘或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 全草含细锥香茶菜乙素、丙素、丁素(rabdo-coetsinB、C、D)[2],瘿花香茶菜甲素(rabdocoetsin A)[3]。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发表散风;和中化湿;止血。主风寒感冒;呕吐;泄露泻;风湿麻痛;湿疹瘙痒;脚气湿烂;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