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全部导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莲蓬草

目录
“莲蓬草”在《*辞典》
“莲蓬草”在《中华本草》

 

《*辞典》:莲蓬草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 Lián Pénɡ Cǎo

【别名】 橐吾、独脚莲(《质问本草》),荷叶术、荷叶三七、岩红、独足莲、铁铜盘。野金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大吴风草全株。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基部叶有长柄,肾形,长4~15厘米,宽6~30厘米,边缘具凸头状细齿。花茎直立,高30~70厘米,初具密毛;苞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或疏生的伞房状,直径4~6厘米,梗长1.5~7厘米;总苞筒形,长12~15毫米,宽12~20毫米,苞片长椭圆形,先端尖锐,稍有细毛;舌状花一层,雌性,花冠长3~4厘米,宽5~6毫米,黄色;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花药基部2裂,裂片线形,先端附片椭圆形。瘦果圆筒形,长5~6.5毫米,具纵纹和短毛;冠毛长8~1l毫米,棕褐色。花期10~12月。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东部各地。产福建。

【性状】 干燥的根茎形状不规则,外表褐色,质坚硬,富含纤维,叶自根茎顶端丛生,叶柄基部有黄褐色长柔毛,干燥叶柄呈褐色,密被锦毛,叶片多皱缩,色棕绿,有毛,质脆易碎。

【化学成份】 根和叶中自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克氏千里光碱,在鲜根中含0.0003%,在干叶中含0.004%。根中还含呋哺倍半萜类:呋喃骈雅槛兰烷-6β,10β-二醇、1β-轻基-6β-甲氧基呋喃骈雅槛兰烷和10β-羟基呋喃骈雅槛兰烷-6β基2′ξ甲基丁酸酯。

根茎中含呋喃倍半萜类大吴风草素A和大吴风草素B。

【药理作用】 克氏千里光碱作用与其他双稠吡咯啶相似(参见"大白顶草"条),对肝、肺有显着毒性。能致肝癌,据实验研究,刚出生的大鼠较喂乳之幼鼠敏感;较成年大鼠更敏感;因此双稠毗咯啶井非在肝内微粒体(刚出生鼠肝内缺乏代谢酶)变为毒性代谢物,而可能是在体内变为相应的环氧化物而起毒性作用。

【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无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瘰疬,跌打损伤。

①《质问本草》:"用叶敷无名肿毒,加盐数粒,或米醋少许,捣烂敷之。"

②《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除痰化郁。"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感冒,流感:大吴风草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大吴风草根二至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妇人乳痈初起:独脚莲鲜草洗净,加红糖,共捣烂,加热敷贴。

④治疔疮溃疡:独脚莲鲜全叶,用银针密密刺孔,以米汤或开水泡软,敷贴疮口,日换二至三次。

⑤治瘰疬:独脚莲鲜根二至三两,或加夏枯草一两。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煎取半碗。饭后服,日两次。或取叶炒鸡蛋服。(③方以下出《褐建民间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鲜大吴风草根捣烂敷伤处;或根二至三钱切片嚼碎,黄酒冲服,一日二次,重伤者连服八、九天。(《浙讧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莲蓬草

【出处】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 Lián Pénɡ Cǎo

【英文名】 Herb of Japanese Farfugium

【别名】 橐吾、独脚莲、荷叶术、荷叶三七、岩红、独足莲、铁铜盘、野金瓜、作角乌、铁冬苋、大马蹄、马蹄当归、一叶莲、活血莲、大马蹄香、熊掌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吕吴风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arfugium japonicum (L.) Kitam. [Ligularia tussilaginea (Burm. F. ) Makino; L. kaempferi (DC.)Sieb. Et Zucc.; Tussilago japonic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大吴风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肾形,长4-15cm,宽6-30cm,边缘有具小尖头的小锯齿,或近全缘,上面绿色,有沟泽。花茎直立,高30-70cm,初时密被灰褐色绵毛,后渐脱落,有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的苞叶,苞叶无柄,捣蛋茎。头状花序在花茎顶端排成疏伞房状,直径4-6cm,有长达1.5-7cm的总花梗;总苞圆筒状,长1.2-1.5cm,宽1.2-2cm;总苞片1层,长椭圆形,先端急尖,疏被短柔毛;舌状花黄色,长3-4cm,宽5-6mm;筒状花黄色,长11-12mm。瘦果圆柱状,长5-6.5mm,具纵纹和短毛;冠毛棕褐色,长8-11mm。花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于深山溪谷和石岸下,庭园中也有栽培。我国东南部等地有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形状不规则,表面褐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叶丛生于根茎项端,叶片多皱缩,棕绿色,被毛质,质脆易碎;叶柄被黄褐色长柔毛。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根茎和叶含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1],还含大吴风草互(farfugin)A、B[2],3β-当归酰氧基-10β-羟基-9β-千里光酰氧基呋喃佛术烷(3β-angeloyloxy-10β-hydroxy-9β-senecioy-loxyfuranoeremophilane),3β-当归酰氧基-10β-羟基呋喃佛术烷(3β-angeloyloxy-10β-hydroxyfuranoeremophilane)[3]。3β-当归酰氧基-9-烯-8-表佛术烯内酯(3β-angeloyloxy-9-en-8-epineremophi-lenolide)3β-当归酰氧基-8-表佛术烯内酯(3β-angeloyloxy-8-epieremophilenolide)[4],8β-羟基佛术烯内酯(8β-hydroxyere-mophilenolide),3β-当归酰氧基-8β,10β-二羟基佛术烯内酯(3β-angeloyloxy-8β,10β-dihydroxyeremophilenolide),3β-当归酰氧基-3β-羟基-8-表佛术烯内酯(3β-angeloyloxy-6β-hydroxy-8-epiere-mophilenolide)[5],3β当归酰氧基-8β-羟基-β千里光酰氧基佛术烯内酯(3β-angeloyloxy-8β-hydroxy-9β-senecioyloxyeremophileno-lide),α,α-双(3β-当归酰氧基呋喃佛术烷)[α,α-bis(3β-angeloy-loxyfuranoeremophilane)],α-香树脂醇(α-amyrin),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榄香树脂醇(brein),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6]。

【药理作用】 克氏千里光碱作用与其他双稠吡咯啶相似(参见大白顶草条),对肝、肺有显着毒性,能致肝癌。据实验研究,刚出生的大鼠较喂乳之幼鼠敏感,较成年大鼠更敏感;因此双稠吡咯啶并非在肝内微粒体(刚出生鼠肝内缺乏代谢酶)变为毒性代谢物,而可能是在体内变为相应的环氧化物(Epoxide)而起毒性作用。

【性味】 味辛;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散结。主感冒;咽喉肿痛;咳嗽咯血;便血;尿血;朋经不调;乳腺炎;瘰疬;痈疖肿毒;痈疮湿疹;跌打损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 ①治感冒,流感:大吴风草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大吴风草根二至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妇人乳痈初起:独脚莲鲜草洗净,加红糖,共捣烂,加热敷贴。④治疔疮溃疡:独脚莲鲜全叶,用银针密密刺孔,以米汤或开水泡软,敷贴疮口,日换二至三次。⑤治瘰疬:独脚莲鲜根二至三两,或加夏枯草一两。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煎取半碗。饭后服,日两次。或取叶炒鸡蛋服。(③-⑤方均出《福建民间草药》)⑥治跌打损伤:鲜大吴风草根捣烂敷伤处;或根二至三钱切片嚼碎,黄酒冲服,一日二次,重伤者连服八、九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除痰化郁。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质问本草》:用叶敷无名肿毒,加盐数粒,或米醋少许,捣烂敷之。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