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全部导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大绿藤

目录
“大绿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绿藤”在《*辞典》
“大绿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绿藤

【拼音名】 Dà Lǜ Ténɡ

【来源】 葡萄科大绿藤Parthenocissus laetevirens Rehd.,以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贵州、湖南。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消肿散瘀,接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四肢痹痛。

【用法用量】 1~2两,泡酒服。外用鲜品捣烂包敷或研粉调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大绿藤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 Dà Lǜ Ténɡ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大绿藤茎藤。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木质藤本。茎带绿色,卷须与叶对生,有5~8条细长分枝,末端吸盘常为黑色肥厚的一弯钩。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下面无毛或脉上有短柔毛。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生于叶腋;花萼浅盘状,全缘;花瓣5,长卵形;雄蕊5;花柱圆柱形,子房2室。浆果小,圆球形。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林下潮湿处,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性味】 麻,温。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消肿散瘀,接骨。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四肢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泡酒,1~2两。外用:捣敷或研粉调敷。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大绿藤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 Dà Lǜ Ténɡ

【英文名】 Stem of Shinygreen Creeper

【别名】 痧症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光叶白粉藤的根或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ssus glaberrima Pl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鲜用呀晒干。

【原形态】 光叶白粉藤 草质藤本。枝细长,横切面为钝四角形,小枝纤细,均有条纹,通常茎、枝被白粉,干时不在节上脱离;卷须细长,2叉状,与叶对生。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托叶膜质,近圆形;叶片膜质,心状三角形或狭三角形,长6-11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浅心形,边缘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无毛,干时灰绿色。伞形花序长2.5-3.5cm;与叶对生,由数个小聚伞花序组成;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2.5-5mm,结果时伸长;花萼杯状,先端截平,宽约2mm;花瓣三角状长圆形,长约2mm,急尖;雄蕊4;花盘杯状,4浅裂;子房扁卵形或扁圆形,有短而钝的花柱。浆果小,倒卵状,长约5mm,宽约4mm。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等地。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接骨;止痛。主骨折;痧气腹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