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损病类钩沉》 > 二、任继学理论治验管窥

(五)骨痹

骨痹,西医名之曰“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医者在辨治本病时,祛风除湿通络之法似乎已成定式。而任老揉合各家文献后提出:骨痹应归属于虚损性疾病的范畴,扶正祛邪才为正法。

任老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以外因为使,以内因为主。内因有二,其一,肾气亏虚,命火虚衰,卫气不生(由于卫气出于下焦,肾气亏虚,则卫气形成障碍,卫气必虚),且不能生髓、养骨,髓虚则无抗病之能;其二,脾虚则运化无力,营气不生,中气内衰,肌腠失荣,外无御邪之力。“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处也”(清·陆子贤《六因条辨》),内有脾肾两虚,外加冒雨涉水,久住湿地。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内侵,然《医药琐言》云:“邪虽自外来,无毒者不入。”初则诸邪袭入经络,以致经络结滞,气血不行,血液稽留,则为聚、为毒、为热;邪随气道、血道、津液之道、精之道而伏,气血结滞,外则肌肉失养;内则关节失荣,筋膜失养,津液内蓄为痰、为饮,痰饮日久化毒、化热;久则毒邪深入,伤及肾之脏真。肾主骨生髓,肾伤则骨损髓虚,一则不能生髓,髓虚则不能生血(“骨髓生血”《伤寒杂病论章句》),而成血极之证,血极则虚热内生,而现发热汗出之症;二则骨损,以致关节肿大变形或骨质不坚;因肾是五脏六腑生理之源,肾之脏真亏虚,一则引发肝失肾水滋荣(肝肾为乙癸同源之脏),肝主筋,肝损则害筋,筋膜失养,筋脉拘急,以致关节晨僵,活动受限,手不能握,足不任地;二则肾伤日久不复,必伤脾胃(肾脾是先后天互济之脏)。脾肾受伤则气血不利,营卫不清,精微不生,肌肉失养,而致身疲乏力,甚则肌萎。总之,骨痹之病机发生发展错综复杂,虽以关节病变为本,但它是全身病象反应。何以言之?因肾气亏虚是本病之根源,且肾又是五脏之源,性命之根,精血之府,水火之宅。故人之阳气非此不发,人之阴精非此不滋。故《华氏中藏经》云:“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则不能关禁,不能关禁,则中上俱乱,中上俱乱,则三焦之气痞而不通,三焦痞而饮食不糟粕,饮食不糟粕,则精气日衰,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邪气妄入,则上冲心舌,上冲心舌,则为不语,中犯脾胃,则为不充,下流腰膝,则为不遂,傍攻四肢,则为不仁,寒在中则脉迟,热在中则脉数,风在中则脉浮,湿在中则脉濡,虚在中则脉滑,其证不一。”《医馀》:“精气为病毒所郁遏,则百患萌生。”皆是上意。

因此,本病之病位虽以关节、骨髓、筋膜、肌肉为主,但肾、肝、脾为起病及发展之源。所以然者,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脾主肌肉是也。本病病情多为蚕食样发展,病性多呈虚损性,虚损之义既说明病性之重,更说明骨、髓、筋、肉受损,脏真(肾、肝、脾)受伤,营气、卫气、中气、元气四维(四维相代《素问·生气通天论》)防御系统受害,诸邪乘虚潜伏筋膜、关节、经脉、血络、骨髓,胶着难解,而成痼疾,难医之病。

上述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一味祛风除湿之定格,而立调补肝、脾、肾兼顾实邪之治疗大法,验之临床疗效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