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 > 卷二

饮食

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虚。

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也。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伤也。

大抵饮食不进。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说焉。人之有生。不善摄养。房劳过度。

真阳衰败。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致饮食少。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便泄溏。此皆真火衰弱。不能蒸蕴脾土而然。古云。补肾不若补脾予谓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若壮。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则能饮食矣今饮食进少。且难消化。属脾胃虚寒。盖脾胃属土。乃命门火虚。不能生土而然。不宜补脾胃。当服八味丸。补火生土也。(方见补益)

夫食者谓谷肉菜果之物也。经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谷肉菜果中嗜而欲食之。心自裁制。勿使过焉。则不伤其正矣。或有伤于食者。必先问其人。或因喜食而多食之耶。或因饥饿而急食之耶。或因人勉强劝而强食之耶。或因病后宜禁之物。而误食之耶。如因喜食得之。当先和其胃气。胃气素强。损谷自愈。消导耗气之药。不必服也。如因饥饿得之。当先益其胃气。胃气强。所伤之物自消导矣。宜香砂养胃汤主之。如因勉强劝而得之。宜行消导之剂。百消丸主之。若因病后得之。当以补养为主。宜参苓白术散主之。

其所伤之物有寒热之不同。所伤之人。有强弱之各异。主治之法。无一定也。所谓热物者。

如膏粱辛辣浓味之物是也。谷肉多有之。寒物者。水果瓜桃生冷之物是也。菜果多有之。治热以寒。大黄、牵牛是也。治寒以热。丁香巴豆是也。如以热攻热。以寒攻寒。则食虽去药毒犹存。胃气重伤。祸不旋踵矣。故伤热物者。三黄枳术丸。甚则利气丸导之。伤冷物者。香砂养胃汤。甚则万亿丸通之。如冷热不调者。备急丹主之。

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故能消息。使适其宜。是故贤哲防于未病。

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不欲苦饱。饱则筋脉横解。肠为痔。因而大饮。则气乃暴逆。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

久即损寿。食后。常以手摩腹数百遍。仰面呵气数百口。趑趄缓行数百步。谓之消化。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尔食讫当行步踌躇。有所作为乃佳。语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动然也。食饱不得速步走马。登高涉险。恐气满而激。致伤脏腑。不欲夜食。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日入之后。万响俱绝。脾乃不磨食之即不易消。不消即损胃。损胃即翻。翻即不受谷气。谷气不受。即坐卧袒肉操扇。此当毛孔尽开。风邪易入。感之令人四肢不遂。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

饮不可过多。食过多。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痰癖。故曰。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恐血气失常。卒然不救也。荒年饿莩。饱食即死。是验也。嗟乎。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药。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龄。庄子曰。人之可畏者。衽席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过也。其此之谓乎。

一论治内伤生冷冻饮料食。浓味坚硬之物。肚腹胀满疼痛。外感风寒湿气。头疼身热憎寒。

遍体骨节麻木痛疼。及恼怒相冲。饮食不下。心腹气痛。

行气香苏散

紫苏(一钱) 陈皮(二钱) 香附(二钱) 乌药(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羌活(二钱) 麻黄(五分) 甘草(一钱) 因湿。加苍术二钱。

上锉。生姜煎服。外感风寒头痛。加葱白三根。内伤饮食。加山楂二钱。神曲二钱。去麻黄。一论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口不知味。胸腹痞胀疼痛等症用。

香砂养胃汤

人参(七分)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香附(炒) 砂仁 苍术(米泔水浸炒)浓朴(姜汁炒) 陈皮(各八分) 白豆蔻(去谷七分) 木香(五分) 甘草(炙二分)

上锉。姜、枣煎服。脾胃虚寒。加干姜、官桂。胃热。加姜汁炒黄连、栀子炒。肉食不化。加山楂草果。米面粉食不化。加神曲、麦芽。生冷瓜果不化。加槟榔、干姜胸腹饱闷。加枳壳、萝卜子、大腹皮。伤食胃口痛。加木香、枳实、益智仁。伤食泄泻。加干姜乌梅白术。伤食恶心呕吐。加藿香、丁香、半夏、乌梅干姜。吐痰加半夏。

一论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胸痞腹胀噎膈。并虚劳咳嗽吐痰。大便频数。或腹痛等症。寻常无病之人。服之百病皆除。

理气健脾丸

白术(去芦炒二两) 白茯苓(去皮三两) 陈皮(洗二两) 半夏(泡姜汁炒三两二钱) 当归(酒洗六两) 黄连(姜汁炒三两) 枳实(麸炒一两五钱) 桔梗(炒一两五钱) 神曲(炒二两五钱) 山楂肉(去子一两八钱) 香附(童便炒二两) 木香(五钱) 甘草(炙二两)如泄泻。去桔梗。加白芍。(煨二两)

上为细末。荷叶一块。煎汤。下大米煮粥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白汤下。

如元气虚弱。加黄 蜜炙二两。人参一两。怀山药二两。莲肉去心炒二两。

一论人禀素弱。脾胃虚怯。上焦有火。有痰。有郁气。有食积。胸中不快。饮食少思。

常可服。

大补枳术丸

白术(去芦炒一两) 陈皮(去白一两) 枳实(麸炒一两) 黄连(姜汁炒五钱) 黄芩(醋炒五钱) 黄柏(青盐水炒一两) 白茯苓(去皮五钱) 贝母(去心八钱) 神曲(炒五钱) 山楂(去核五钱) 麦芽(炒五钱) 加砂仁(三钱) 香附(醋炒三钱)

上为细末。荷叶汤下粳米煮稀粥。同药捣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后。姜汤送下有热。茶清送下。服后饮食自然多进。人之精血。皆因谷气而生。盖脾乃肺之母。母实乃消化之气下降。何痰之有。

一论中气虚损。脾胃怯弱。饮食不下。或泻或痢。有调胃实肠之功。用大鲫鱼去肠洗净。入蒜五六瓣于内。用纸包。水湿。火煨熟。去蒜食鱼。日二三次。自然进食。又治膈噎食不下。

一论此方能消酒消食。消痰消气。消水消痞。消肿消胀。消积消痛。此药消而不见。响而不动。药本寻常。其功甚捷。

百消丸

黑丑(头末二两) 香附米(炒) 五灵脂(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或五六十丸。食后。姜汤下。

一治胃中停滞寒冷之物。及疗心腹诸卒暴痛。并胀满不快。宜用

备急丹

大黄 巴豆(去壳) 干姜(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温水送下。若卒中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用热酒灌下。以腹中鸣转即吐下立效。

万亿丸(方见通治) 治一切饮食所伤。腹满胀疼痛。

一治过食寒硬冷物。食伤太阴厥阴。或呕吐痞满肠 。

陈皮 半夏 茯苓(三钱) 枳实(一钱) 山楂(二钱) 神曲(二钱炒) 干生姜(一钱)砂仁(六分) 三棱(一钱) 莪术(一钱)

上锉。生姜煎服。

一治过食热物煎炒浓味。有伤太阴厥阴。呕吐痞胀。或泻痢者。

青皮 陈皮 枳实(炒) 白术(炒) 白芍(炒) 黄连(姜炒) 山楂肉 麦芽(炒各一钱) 大黄(酒蒸钱半) 甘草(三分)

上锉。水煎。温服。

 

嗜酒丧身

夫酒者。祭天享地。顺世和人。行气和血。乃可陶情性。世人能饮者。固不可缺。凡遇天寒冒露。或入病家。则饮酒三五盏。壮精神。辟疫疠。饮者不过。量力而已。过则耗伤血气也古云。饮酒无量。不及乱。此言信矣。饮者未尝得于和气血。抑且有伤脾胃。伤于形。乱于性。颠倒是非。皆此物也。早酒伤胃。宿酒伤脾。为呕吐痰沫。醉后入房。以竭其精。令人死亦不知。虽知者亦迷而不戒。养活高人。当寡欲而养精神。节饮食以介眉寿。此先圣之格言。实后人之龟鉴也。本草云。酒性大热有毒。大能助火。一饮下咽。肺先受之。肺为五脏之华盖。属金本燥。酒性喜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肺受贼邪。不生肾水。

水不能制心火。诸病生焉。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疮疥。或鼻 。或泄利。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出也。其久也病深。或为消渴。为内疽。为肺痿。为痔漏。为鼓胀。为黄疸。为失明为哮喘。为劳嗽。为血衄。为颠痫。为难状之病。倘非高明。未易处治。凡嗜酒者。可不慎乎。

一论治酒病当发汗。其次莫如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可也。此药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小便不利。大便稀溏。饮食减少等症。宜服

葛花解酲汤

葛花(五钱) 砂仁(五钱) 白豆蔻(去壳五钱) 人参(二钱五分) 白术(去芦炒二钱)白茯苓(去皮一钱五分) 青皮(去穣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五分) 木香(五钱) 猪苓(一钱五分) 泽泻(二钱) 神曲(二钱炒) 干生姜(二钱) 素有热者。加黄连。(姜汁炒一钱)

上为细末和匀。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论云。此皆不得已用之。

岂可恃赖以日日饮酒耶。是方气味辛温。偶因病酒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故也。若频服之。则损人天年也。

一治烧酒醉伤不醒者。急用绿豆粉荡皮切片。将箸开口。用冷水送下。

一论此药能壮脾进饮食。令人饮酒不醉。用

八仙锉散

丁香 砂仁豆蔻(去壳各三钱) 粉葛(二两) 百药煎(二钱半) 木瓜(盐窖一两)烧盐(一两) 甘草(一钱半)

上细锉。人不能饮酒者。只抄一钱细嚼。温酒下。即能饮酒不醉。只可暂服。过服。未有不伤人之元气也。

一论饮酒过多。大醉难醒。服此即解。

石葛汤

石膏(五两) 葛根(锉) 生姜(锉各五钱)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一论腹中膈气痞满。面色黄黑。将成癖疾。饮食不进。日渐肌瘦。如欲饮酒。先服之。

多饮不醉。

百杯丸

丁香(五十个) 橘红 小茴香 三棱(炮三钱) 莪术(炮三钱) 砂仁豆蔻(三十个) 干姜(三钱) 生姜(一两去皮切片盐一两浸一宿焙干) 甘草(炙二钱) 人参(三钱)木香(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一两作五丸。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汤送下。

一论酒积。面黄黑色。腹胀不消。甘遂一钱为末。用槽头猪肉一两。细切如泥。入遂末在内。和匀。通作一丸。纸裹。烧令香熟。取出。临卧细嚼。用好酒送下。

解酒仙丹 曾府传。

白果仁(八两) 葡萄(八两) 薄荷叶(一两) 侧柏枝(一两) 细辛(五分) 朝脑(五分)细茶(四两) 当归(五钱) 丁香(五分) 官桂(五分) 砂仁(一两) 甘松(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细嚼。清茶送下。极能解。

神仙醒酒丹(周藩京山王传)。

葛花(五分) 赤小豆花 绿豆花(各二两) 家葛花(捣碎水澄粉八两) 真柿霜(四两)

豆蔻(五钱)

上取细末。和匀。用生藕汁捣和作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嚼而咽之。立醒。

一论饮酒人。元气虚弱。四肢无力。饮食减少。面红如妆。宜用补中益气汤(方见补益)

陈皮、半夏、干葛、白芍、神曲、麦芽、枳壳。小便闭。加麦门冬三钱。大便闭。加桃仁一钱。红花一钱。火麻仁一钱五分。

一儒者善饮。便滑溺涩。食减胸满。腿足渐肿。症属脾肾虚寒。用加减金匮肾气丸。进食消肿。更用八味丸。胃强脾健而愈。

一人善饮酒。泄泻腹胀。吐痰作呕口干。此脾胃之气虚。先用六君子加神曲止呕。再用益气汤加茯苓、半夏泄胀。亦愈。

此症若湿热壅滞。当用葛花解酲汤分消其湿。湿既去而泻未已。须用六君子加神曲。实脾土。化酒积。然虽为酒而作。实因脾土虚弱。不能专主湿热。

醒醉汤 用青橄榄。黄损者不用。瓦上磨去粗皮核。细切如缕一斤。以粉草末二两。炒盐二两。拌匀。入瓷罐内密封。以沸汤点服。自然生津液。醒醉极妙。

饮酒不醉方

薄荷(五钱) 干葛(二两) 桂花(三钱) 白梅肉(五钱)

上为末为丸。先放口内舌下。自然酒化。

断酒法 用驴胞衣烧灰调酒服。

伤酒不药法 心中酒食停积。或被人劝饮过多。一切服下。胸腹胀满不消。

用盐花频擦牙齿。温水漱下。不过三次。如汤泼雪。实时宽肠通快。诚妙法也。

一治饮酒过多。蕴热胸膈。以致吐血衄血。

葛花(二两) 黄连(四两)

上为末。以大黄末熬膏。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水送下。

一人饮酒过度。大醉不醒。一家怆惶。无计可施。来告予。用樟树上嫩叶晒干为末。真葛花末。二味各等分。每服三钱。白滚水调服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