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药材·书籍·方剂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大柴胡汤证

吕某,女。25岁,1996年7月30日初诊。产后27日(不哺乳)内发热三次,每发热均在39℃左右,经消炎、解热以治,两三天便可热退。近又发热、腹痛三天,经吊针输液、消炎退热,热未得减,腹痛不止而来门诊。

产妇面色萎黄,呈痛苦状,舌边尖红,苔白厚腻。询知寒热往来。头痛眩晕,口苦纳呆,脐周疼痛,大便干秘,二三日始一行,恶露时有时无,带多黄稠。腹诊:脐左右拒压,少腹急结,反跳痛阳性。脉浮滑数。化验室检查:白细胞11000/mm3,中性84%,血沉94mm/h。胸片:肺(一)。B超:腹部未见异常。

脉症分析:产后瘀血未尽,蓄于胞宫,与热结于阳明,故而屡屡发热。治当表里双解,逐瘀导滞,拟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5g 黄芩10g 半夏10g 枳实10g 赤芍15g 川军10g 芒硝6g 党参10g 蝉衣10g 僵蚕10g 甘草6g 茯苓10g 一剂

二诊:服后未泻,发热不退,腹痛不减,余症同前。

原方续进一剂。

三诊:药后泄泻脓血便甚多,发热退,腹痛止,脐周压痛、反跳痛均消失。恶露止,胃纳增,口苦思饮,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病邪已去,正气不足,拟小柴胡汤加茯苓当归、川芎善后。

李映淮老师评语:产后发热,属热入血室。伴有阳明腑实证,用大柴胡汤加减,较为恰当。然从症状上看,应加桃仁红花,减去蝉衣、僵蚕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医中药秘方网. xxmy.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17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