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以目黄、肤黄、尿黄为主症。其发病原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分,病变多在肝胆脾胃。临床上有阳黄和阴黄两大类。 阳黄型 本型多由感受外邪,如风寒湿热客于脏腑,则可发黄。若风寒所伤,本当发汗以祛邪外出,但失之发汗,则外之寒湿与内热相合而见黄疸;若感受湿热,湿毒气盛,熏蒸于脾胃,新谷郁蒸不能消化,则大小便结涩,故令全身发黄;或饮酒过度,或酒食水谷相并,积于肠胃,湿郁热蒸,因致发黄;或饮食不节,饥饱不均,胃气熏蒸而面黄,亦有劳役过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蕴积而致发黄者,皆有身热烦渴,躁扰不宁,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身黄鲜明如橘皮,苔黄腻,脉滑数。取足少阳、足厥阴、足阳明、足太阴经穴.用泻法。 穴位:胆俞 中封 阳陵泉 内庭 三阴交 若腹胀加中脘:呕叶加内关;便秘加大肠俞。 阴黄型 本型因寒湿阻滞脾胃,阳气不宣,胆汁外泄,则身冷不渴、喜静恶动、胸闷不饥、大便滑泄、小便清长、苔润滑、脉沉微无力。取背俞、足太阴、足阳明经穴,用补法。 穴位:脾俞 公孙 中脘 足三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