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然疗法 > 名人养生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苏东坡养生有方
[ 文章来源: 编辑:admin ] 【字体: 】【打印】【关闭
    苏东坡(1036~1106),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诗文大家,并称“三苏”。古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他又开了“苏辛”派的先河:书画则属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除了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之外,他还对烹饪很有研究,是烹制红烧肉的专家。在医学、养生学和科学普及方面都颇有建树,他既有雄奇豪迈的诗词传世,也有不少专著。他编有《养生说》、《问养生》、《续养生论》、《养生偈》、《苏沈内翰良方》等著作。《东坡诗文集》中关于养生方面的论述,更有其独到之处。
    早在青少年时期,苏轼就喜爱郊游,经常外出游览、登山、打猎、射箭,既锻炼了身体,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他在《教战守策》中,分析了王公贵人对寒暑之变“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而寒暑入之矣“。而劳动人民饮露餐风,抗寒冒暑,吃苦耐劳,“一莎风雨任平生“,则筋骨肌肤强健。苏东坡还很讲究衣食住行的卫生,主张饮食要定量有节,反对暴饮暴食,“稍饱则止,不必尽器,““朝哺食粥饭汤饼之属,皆当令腹中有余地“。苏轼又喜爱饭后散步,根据气候之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他还倡导多吃蔬菜,少吃肉食。他曾告诉友人:自己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这样做,一可以安分以养福,二能宽胃以养气,三为了省费用养财。这些即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惜福延寿之道。
    在苏东坡的笔下,有许多关于医药学方面的诗句.他曾在儋耳这个地方建一“息轩”,并题日:“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他曾写了《赠眼医王生彦若》一诗,记叙了他目睹金针拨障术的情景。金针拨障术是祖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至今还为许多患者带来光明和欢乐。苏东坡在其传神的笔下,把王彦若医生“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的拨障医术写得惟妙惟肖。这首诗据说是苏东坡看了王眼医的精湛医术后即席而赋,  “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而子于期间,来往施锋镞。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这是多么生动而细致的描写啊!
    苏东坡做杭州知府时,致力于卫生事业,他疏湖筑堤,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卫生,为后人留下一条“苏公堤“,成为杭州一处胜景。当时瘟疫时发,苏轼为了行医济世,治病救人,使百姓免于疾病之苦,就从个人的俸禄中拿出五十两黄金,在城内建了一座名“安乐“的病坊,三年之内治疗了近干名病人。他的这一政绩受到了北宋朝廷的肯定,还专派僧人主持病坊。
    但是,苏东坡的一生也是历经坎坷,尽管他长期居官,却因写诗得罪朝廷而两次遭贬,从军流放。面对生活恶浪的冲击,他不但没有陷入痛苦和彷徨之中,反而更加坚强,身处逆境,不忘劳作,亲自开荒种地,采撷野菜.这对身体健康是很有裨益的.当他被贬放到崖州(今海南岛)时,还乐观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快游其绝冠平生。“他谪居黄州时,正值当地瘟疫流行。他曾从眉山巢君谷处得一名“圣散子“的秘方,当时巢传授他时让他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而苏轼却以民生为重,忘却有誓在先,把此方献给了百姓,使众多的人得救。后来,他还把此方传给与他交游甚密的名医庞安时。《东坡杂记》中载:蕲州庞安时善医而聩,与人语,书在纸,始能答。东坡笑日:“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而何?”庞对《伤寒论》很有研究,在其著《伤寒总病论》卷末附有《与苏轼
书》一篇,详谈编此六卷书的大意。一个以手为口的文豪,一个以眼为耳的医家,书信来往,切磋医药诗书,不失为文苑医林的一则佳话。
    苏轼筑室于东坡,号称“东坡居士”,他对中医药悉心研究,采药制药,自得其乐。中药苍术入脾胃经,有健脾燥湿、辟秽、明目的功能,古人认为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在黄州时,当苏轼看到百姓们用苍术薰蚊子,就惋惜地说:“此长生药也,人以为易得,不复贵重至以薰蚊子,此亦可为太息。”他还用中药枳棋子做解酒汤,作为常用的饮料。《东坡杂记》中还载有茯苓粉的制法:“用蜜和如湿香状,蒸过食之尤佳。”茯苓甘、淡、平,具有健脾和胃,宁必安神的功能,用茯苓粉蒸服是中药食疗的一种良方。
    气功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越来越引起世人的注目和探讨的兴趣。苏东坡也精于此道。熙宁二年(1069年),他向黎道士学习气功。天刚亮就起床,面向东和南,披衣盘坐。先叩齿36次,随后呼吸吐纳,待满腹气极,则徐徐而出。再用手摩擦脚心和脐下腰脊间,接着抚摩眼面耳颈,直到发热为止.最后按捏鼻左右五七次,梳发百余次。他在《上张安道养生诀》中对此功曾评述道:“此法甚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他的弟弟苏辙患肺病后,苏轼告诉他:“寸田可治生,谁劝耕黄糯。探怀得真药,不得君臣佐。”苏辙遵兄长嘱练气养生,颇有裨益。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