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书籍 > 其它科目 > 中医学基础
第四节 其他疗法
http://www.xxmy.com  2005-3-1 22:54:33 ]  【字体:

第四节 其他疗法

  一、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病员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从而达到散寒止痛、健脾与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扶正祛邪的目的。

图10-89 推法

  (一)适应证

  发热畏寒头痛咳嗽气喘、腹胀泄泻、脘痛纳呆、痿证、痹证、跌打损伤、筋骨不利等。

  (二)操作方法

  1.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侧面贴于治疗部位,通过有节律的腕关节的活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使力作用于患处;或用食中二指着力于治疗部位来回有规律地推动;或以手掌或大小鱼际紧贴体表作回旋推转的动作。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图10-89,90)

图10-90 一指禅推法

图10-91 拿法

  2.拿法 用大拇指或其他手指作对称使劲,拿捏治疗部位之肌肉或筋腱关节的方法。此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适用于四肢、肩、颈、腋下,一个部位拿1-3次即可(图10-91)。

  3.按法 用拇指或掌根、肘关节鹰嘴突按压治疗部位而稍留片刻的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图10-92)

  4.按法 用拇指或掌根、鱼际贴于患部,作不断的,盘旋动作的方法。快速法每分钟120次左右,慢速法每分钟50次左右。适用于全身各部(图10-93,94)。

  5.揉法 将大鱼际或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于患部,微用力左右不停地移动。要求腕关节转动旋回。全身各部均适用。(图10-95)

  6.摇法 用两手在病关节上下或前,托住或握住,左右旋转摇动,缓缓而行。适用于四肢、颈部及腰关节。(图10-96,97)

  7.磙法 手法微曲,以手背指掌关节处接触患部,前臂作连续内旋、外旋动作,带动指掌关节滚动。一般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也可用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颈、腰、背、臂、四肢部。(图10-98)

图10-92 按法

图10-93 掌摩法

图10-94 指摩法

图10-95 揉法

  8.搓法 用双手掌挟住患处,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四肢、腰背、胸腹部。(图10-99)

  9.掐法 以拇指和食指上下对称地掐取某一部位或穴位,并用力内收的方法。适用于四肢、头面部,有开窍提神的作用。(图10-100)

图10-96 摇颈法

图10-97 摇肩法

图10-98 磙法

图10-99 在肩部之双手搓法

图10-100 在合谷穴的掐法

  10.捏法 用拇、食二指或五指将患者皮肤,肌肉,肌健按走向或经络循行方向,作连续不断向前提捏推行。适用于全身各部。

  (三)注意事项

  1.根据病员的年龄、性别、病情、病位,选定施术的部位,采用合适的体位和手法。

  2.施术前应剪修指甲,将手洗净,避免损伤病员皮肤。

  3.为减少阻力或提高疗效,术者手上可蘸水、滑石粉、石蜡油,姜汁、酒等。

  4.在腰、腹部施术前,应先嘱病员排尿

  5.治疗中要随时遮盖不需暴露的部位,防止受凉。

  6.手法应熟练,并要求柔和、有力、持久、均匀,运力能达组织部,时间一般每次15-30分钟。

  7.严重心脏病结核病、出血性疾病癌症、急性炎症及急性传染病者,以及皮肤破损部位均禁止按摩。孕妇的腰腹部禁止按摩。

  二、发泡疗法 

  用药物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使局部皮肤红、灼、起泡、叫做发泡疗法。具有祛邪通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一)适应证 痹证、黄疸哮喘疟疾水肿初起等。

  (二)操作方法

  1.将中草药(如灵仙叶、毛茛、大蒜等)适量洗净,切碎,捣烂。

  2.将药物敷于一定部位。一般痹证敷于关节肿胀处;坐骨神经痛敷于承山、环跳穴;疟疾敷陶道穴;黄疸敷一侧内关穴(病情发转再敷另一侧);哮喘敷天突或膻中穴。上覆盖纱布、塑料纸,用胶布固定。

  3.待局部自觉有蚁行感,皮肤红、灼、疼痛时,即将药取下。几小时后皮肤起泡胀满。经常规消毒,用消毒针刺入水泡下方,抽出泡内液体。上覆以无菌纱布并固定。若有液体渗出,可继续抽吸。

  (三)注意事项

  1.施术前要向病员说明该疗法的作用、操作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变化情况。

  2.药饼不宜过湿,敷的范围不宜过大。敷药后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3.发泡后嘱患者注意休息,切勿碰破水泡,抽液时要做到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若已感染、按感染伤口处理。

  4.体弱者慎用本法,皮肤有病变的部位禁止发泡。

  三、洗疗法

  将药物煎泡并趁热熏洗患处的方法,叫做熏洗疗法。因所用药物不同,故分别具有疏通腠理、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

  (一)适应证 目赤肿痛、筋骨疼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二)操作方法

  1.四肢熏洗法

  ①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盆内,加热水至所需量。

  ②将橡皮单垫于盆下,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患肢及盆,使蒸汽熏蒸患部。待药液不烫时,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2.坐浴法

  ①将煎好之药液倒入坐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量,盖上有孔木盖。

  ②患者暴露臀部坐木盖上,使患部对准盖孔进行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内泡洗。

  3.眼部熏洗法。

  ①将煎好的药液用腕盛好,碗口盖上纱布,中间露一个小孔,患眼对准小孔,接受熏蒸。

  ②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纱布蘸药液轻轻擦洗患眼。

  (三)注意事项

  1.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注意掌握药液温度,防止烫伤皮肤。

  3.被包扎的患部,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坐浴法。

  四、敷药法 

  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叫做敷药法。因所敷的药物不同,故分别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止血、促使肿毒消散或溃破等作用。

  (一)适应证 

  痈、疽、疮、疖、跌打损伤、哮喘、高血压等。

  (二)操作方法

  1.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合适药末倒入碗内,用水或蜜、麻油饴糖凡士林等调成糊状;或将鲜药捣烂,平摊于棉垫上。

  2.取一块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覆盖在药物上,将四边住里折叠整齐。

  3.清洁局部,将药物敷贴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三)注意事项

  1.敷药时温度要适中,以0.2-0.5厘米厚为宜,围敷时药膏要超出肿块2厘米左右。

  2.用水或药汁、醋调配的敷药,容易干燥,须经常加原调的液体湿润,以免降低药效和引起不适。用饴糖调敷的药,热天容易发酵,可加适量新洁尔灭防腐。

  3.敷药后应注意观察,如皮肤过敏,应立即洗去敷料。

  五、热熨法

  利用吸热的物体,或拌上某些药物,加热后熨在局部或特定穴位上,适当地移动位置,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定痛、祛瘀消肿的方法, 叫做热熨法。

  (一)适应证 痹证、腰腿痛、腕腹痛、泄泻等。

  (二)操作方法

  将坎离砂放治疗碗内,加2%醋酸食醋适量,拌匀,装上布袋,待温度升至45-50度后熨敷患处。或将盐、麸皮、晚蚕沙等炒至60-70度,装入布袋熨敷患处,每次15-30分钟。

  (三)注意事项

  1.热证、实证、局部无知觉者禁用。

  2.热熨前局部可涂层薄油脂保护皮肤。坎离砂温度过高时,在砂袋下加布垫,并注意病员的感觉反应,避免烫伤。

  3.随时观察皮肤有无潮红、水泡;烫伤,应立即停止热熨,局部涂以烫伤的药物。

  六、贴药法

  将膏药或植物鲜叶贴于患处的方法,叫做贴药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消肿拔毒作用。

  (一)适应证 临床各科疾病均可采用。

  (二)操作方法

  1.清洁皮肤,剃去较长密的毛发。

  2.剪去膏药周边四角,置文火上加温,使之软化后揭开。

  3.根据病情掺入合适药粉,并慢慢挤捏,使掺药与膏药均匀混合。膏药外缘用棉花转上一围,趁热贴上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4.植物叶(如苦瓜叶、玉簪叶)要在临用时取鲜叶洗净贴患处,必要时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

  (三)注意事项

  1.烘烤膏药以柔软能揭开为度,防止粘贴时烫伤皮肤及膏药外溢;掺有麝香药末时,不宜久烤,以免香气散失。

  2.发现皮肤发红,发痒,起疹子或水泡,为过敏所致,应立即取下,暂时停贴。

  3.取下膏药后,随即用松节油或汽油擦拭干净,以免沾污衣服。

  七、吹药法 

  将药末均匀地吹到患处的方法,叫做吹药法。因药不同,故分别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芳香开窍等作用。

  (一)适应证 口腔、咽喉、耳、鼻等疾病。

  (二)操作方法

  1.吹口腔、咽喉时,嘱病员洗漱口腔后,端坐靠背椅上,头向后仰,张开口,查清病位,左手将压舌板压住舌根,右手持吹药物迅速均匀喷入患处。

  2.吹耳、鼻时,先清洗、拭净耳道或鼻腔,观察病变部位,用吹药器将药末吹入患处。

  (三)注意事项

  1.动作要轻柔敏捷,药末要均匀撒布于整个病变部位。

  2.吹药时嘱病人暂时屏住呼吸,以免药入气管,引起呛咳。

  3.口腔、咽喉吹药后半小时不要喝水、进食和吞咽,以提高疗效。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第五节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下一编:第三节 刺灸法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