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书籍 > 基础学科 >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http://www.xxmy.com  2005-3-1 23:36:52 刘峜、金伯泉]  【字体: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或其它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可以被内吞进入细胞,也可以脱落下来,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粘附分子(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s,sAM)。此外,某些粘附分子的mRNA存在着不同的剪接形式,其中有的mRNA翻译后的产物可能不表达在细胞表面,而是直接分泌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除血清外,某些可溶性粘附分子还可在脑脊液、肺胞灌洗液、尿、滑膜液及腹水中出现,反映了局部粘附分子的表达和代谢状况。在结构上,可溶性粘附分子一般缺少其对应膜结合粘附分子的穿膜和胞浆部分,其分子量也比相应膜结合粘附分子为小。由于可溶性粘附分子通常具有粘附分子的结合活性,因此可能作为机体调节细胞粘附作用的一个途径发挥作用。此外某些疾病状态下,粘附分子的表达或脱落增加,可致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水平显著升高,因此要检测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水平可能成为监测某些疾病状态的指征。

  很多粘附分子都有其对应的可溶性粘附分子存在,目前已发现的可溶性粘附分子有可溶性E-selectin、p-selectin、L-selectin、VCAM-1、ICAM-1、CD44和NCAM分子等,本节只就其中一部分要中溶性粘附分子加以介绍。

  (一)可溶性L-selectin、(sL-selectin)

  血清中的sL-selectin分子有62kDa和75~100kDa两种,分子量的不同是由糖基化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它们分别来自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较其对应的L-selectin分子小3~5kDa。除血清中外,在脑脊液和尿中也发现有sL-selectin的存在。L-selectin分子mRNA尚未发现在不同的剪接形式,因此sL-selectin的来源主要是细胞表面L-selectin分子的脱落。体外致有丝分裂原、PMA活化的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受到L-8、LPS、fMLP、GM-CSF刺激后,都可释放sL-selectin分子,中性粒细胞上L-selectin可能是通过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使其脱落下来。sL-selectin分子具有结合活性,与膜结合L-selectin分子相比,sL-selectin分子与配体结合的亲和力烄低,可能sL-selectin分子的EGF样结构域构型改变有关。体外生理浓度下的sL-selectin分子对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的抑制率约为15~20%,在败血症和HIV感染患者血清中,sL-selectin水平比正常人分别高2倍和3倍,反映了体内白细胞的活化。

  (二)可溶性P-selectin(sP-selectin)

  sP-selectin分子较P-selectin分子小3kDa,在血中以单体形式存在,而膜结合的P-selectin是以寡聚体存在。巨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P-selectin分子的mRNA存在着不同的剪接形式,其中一种缺少胞浆区mRNA编码的蛋白质被分泌到血液中,是血浆中sP-selectin的主要来源。血红蛋白尿综合征(haemolytic uremic syndrome)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清中sP-selectin水平可显著升高。

  (三)可溶性E-selectin(sE-selectin)

  E-selectin分子在体内的分布非常局限,只表达在活化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细胞因子活化的培养内皮细胞上清中可以检测到sE-selectin分子,内皮细胞在IL-1、TNF-α和LT等细胞因子活化后,2~3小时即表达E-selectin,24小时内即从胞膜上量脱落下来,成为sE-selectin,因此血清中sE-selectin水平反映了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状态。E-selectin分子的mRNA尚未发现有不同的剪接形式,因此sE-selectin的来源是内皮细胞表面E-selectin分子的脱落。在肺间质疾病和过敏病人肺泡灌洗液中也可检出sE-selectin分子。sE-selectin分子具有结合活性,在体外可以抑制膜结合E-selectin分子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作用。体内生理状态下sE-selectin分子浓度虽未达到可以抑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程度,但不能排除体内炎症局部sE-selectin分子达到高浓度的可能性。感染、肿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患者血液中sE-selectin水平高于正常人,其中以脓毒败血症病人最高,可达正常人23倍,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sE-selectini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往往死亡率高。

  (四)可溶性ICAM-1(sICAM-1)

  血浆中的sICAM-1分子具有膜结合ICAM-1分子胞膜外区的大部分序列,可结合LFA-1分子。由于ICAM-1分子在体内广泛存在,sICAM-1的来源也相对较广泛,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某些肿瘤细胞等。在体外,黑素瘤细胞培养上清中sICAM-1水平明显升高,可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在体内sICAM-1水平升高与黑素瘤病情的发展及其它肿瘤的肝脏转移相平行。在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积液、卵巢癌病人的腹水、间质性肺疾患病人肺泡灌洗液中都可检测到sICAM-1分子。目前尚未发现有可溶性ICAM-2和ICAM-3分子。

  (五)可溶性VCAM-1(sVCAM-1)

  关于sVCAM-1分子的报道较少,已知培养的活化内皮细胞可以释放sVCAM-1分子。sVCAM-1分子在80kDa和50kDa两种形式,其中80kDa分子的N端与膜结合VCAM-1是相同的。在脑脊液及滑膜液中也可有sVCAM-1分子存在。肿瘤与炎症患者血清中sVCAM-1可高于正常水平,在肾脏移植患者血清中sVCAM-1与肌酸酐小平变化趋势一致,全身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sVCAM-1与其病情活动程度相吻合。

表2-9 血浆中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粘附分子 细胞来源 正常人水平 下列疾病时升高(举例)
L-selectin 白细胞 1.6~1.9μ/ml 败血症、HIV感染
P-selectin 血小板、内皮细胞 98~262ng/ml 血红蛋白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selectin 内皮细胞 9~75ng/ml 糖尿病、败血病、疟疾、全身性红斑狼疮肾癌膀胱癌、肾功不全、血管炎、
VCAM-1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 230~1400ng/ml 肾癌、膀胱癌、肾功不全、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败血症、肾移植后
ICAM-1 白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肝细胞、平滑肌细胞 102~450ng/ml 肾移植后、败血症、肾功不全、肿瘤转移、白细胞粘附缺陷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

  目前对于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检测多采用ELISA试剂盒,表2-9列举了上述5种可溶性粘附分子在正常人血浆中浓度的变化范围及某些疾病状态下的变化。不同来源的试剂盒由采用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的差别、以及标准品不同,所得出的正常值范围有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检测手段加以标准化。值得注意的采用这种方法检测得到的浓度值未必能够准确反映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实际水平,因为可溶性粘附分子除以游离状态存在外,还可以与细胞表面游离的配体结合,用常规的ELISA法无法检测结合状态的可溶性粘附分子。此外,对所测得的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应从粘附分子产生和清除两方面进行分析,产生的增加和清除的减少都可造成可溶性粘附分子血中水平的升高,是两个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相同结果。

(刘峜 金伯泉)

参考文献

  1.Andrew JH,et al.Circulation adhesion molecules in disease.Immunol Today,1993;14(10):506

  2.Carlos TM and Harlan JM.Membrane proteins involved in phagocyte adherence to endothelium.Immunological Review,1990;114:5

  3.Davis LS,et al.Fibronectin promotes proliferation of naive and menory t cells by signaling through both the VLA-4 and VLA-5 integrin molecules.j Immunol,1989;75:206

  4.Figdor CG,et al.On the mode of action of LFA-1.Immunol Today,1990;11(8):277

  5.Hogg N.The leukocyte integrins,Immunol Today,1989;10(4):111

  6.Hynes RO.Integrins:versatility,modulation,and signaling in cell adhesion.Cell,1992;69:11

  7.Kavanough AF,et al.Role of CD11/CD18 in adhesion and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of T cell.J Immunol,1991;146(12):4149

  8.Lipsky PE,et al.Structure,function,and regulation of molecules involved in leukocyte adhesion.Springer-Verlag,1993

  9.Picker LJ.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ymphocyte homing.Annu Rew Immunol,1992;10:561

  10.Rot A.Endothelial cell binding of NAP-1/IL-8:role in neutrophil emigration.Immunol Today,1992;13(8):291

  11.Roth GJ.Platelets and blood vessels:the adhesion event.Immunol Today 1992;13(3):100

  12.Smith CW,et al.Chemotactic factors regulate lectin adhesion molecule 1-dependent neutrophil adhesion to cytokine stimulated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J Clin Invest 1991;87:609

  13.Takeichi M.Cadherins:A molecular family important in selective cell-cell adhesion.Annu Rew Biochem,1990;59:237

  14.Volpes R,et al.Integrin as differential cell lineage makers of primary liver tumor.American J Pathol,1993;142(5):1483

  15.金顺钱,张伟综述.CD44的变异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国处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4;16(2):58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R>-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下一编: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