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药物手册 > 药品市场 > 正文 用户登录 注册
医药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繁体版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去年11月发出的通知,从今年7月份起,凡未取得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者,一律停产。据了解,目前在我国5000多家医药企业中,没有通过GMP认证的高达2000家。如此多的药企停产对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引发医药行业新一轮的重组兼并?是否会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和赢利水平?

    产能过剩格局不改

    实施GMP认证后,药业市场的集中度开始提高。事实上,GMP认证结束后,中国医药企业并没有因为2000家药企停止生产而造成产能不足,相反,经过GMP改造,各个生产厂家已经大幅提升产能,现阶段市场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程阳锋认为,大型药企早已经完成了GMP认证,他们控制了绝大部分的产能,没有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对生产或销售的影响相当有限。

    同时,医药行业具有相对稳定增长的特征,和宏观景气度的相关性不强,对宏观调控的敏感度不高。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整个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加了18.5%,但利润仅增长5.91%。可以看出,市场的扩张并没有带来医药行业的利润同比例增长,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药监局同时展开的药品生产流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工作也将会加大流通企业的竞争,降低整个行业的利润率。

    不会出现大举并购

    面对如此大范围的停产企业,医药行业是否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格局重整呢?有关专家认为,虽然GMP认证的实施会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冲击,但大规模兼并重组浪潮的到来尚需时日。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特色产品,没有通过GMP认证的企业重组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考虑到自身的利益,无力改造的企业应该会比较早地寻找买家,以获得一个好的价格。剩下的没有参加GMP改造的企业,重组改造的价值并不大。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研究员张仕元认为,GMP认证结束后,由于固定资产尚未折旧,兼并的成本会比较高,因此现阶段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兼并。再过一两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固定资产折价的幅度会比现在高得多,那时候,医药行业也许会真正迎来一轮兼并重组热潮。

    抗生素降价冲击更大

    据张仕元分析,今年上半年,整个医药行业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利润增长存在结构性的特点:原料药的产能过剩,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 利润微增;而中成药利润增长25%,制剂类利润增长也有4%,卫生材料的利润增幅更是高达43%。这样一种结构性特征短期内不会因为GMP认证改变。相对而言,现阶段部分抗生素降价和非OTC抗生素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的政策对药业的影响更为突出。

    7月1日起,发改委降低了24大类403个剂型与规格的药品零售价格,最高降幅56%,平均降幅为30%。同时,非OTC抗生素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的政策也开始实施,这对生产流通企业的利润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上半年就已经有所体现。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抗生素的销售占零售市场35%的份额,其影响不言而喻。除了部分拥有单独定价权产品的企业如丽珠集团、昆明制药、双鹤药业等之外,一致药业、广州药业、南京医药、第一医药、上海医药、桐君阁、浙江震元等流通业务比较大的企业,将遭遇盈利空间缩减的压力。至于制剂生产企业,如哈医药、鲁抗医药、华北制药、白云山、西南药业、桂林集琦等,预计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医药“三角债”怎一个“降”字解得?
·医药板块蕴藏机遇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