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药物手册 > 药品市场 > 正文 用户登录 注册
GMP认证大限已到中小药厂急寻“变通”
繁体版

  日前,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向外界发布消息,因为不能在6月30日前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7月1日起,广东的313家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中,将有85家药厂停产。
  而在稍早前的5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在北京向媒体透露,到7月1日,在我国目前现有的5000多家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中,将有2000多家企业因未通过GMP认证而面临停产。
  近年来,GMP认证对于数千家药品生产企业来说,犹如一道生死令始终悬于头上现在这道生死令终于要落下了。这些未能通过认证的药厂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面对巨额的认证门槛,进入还是退出,如何进入,这是中小药厂不得不最后认真思量的问题。

两难境地

  “广东的情况在全国而言还算是好的,我们的企业没有通过主要不是资金问题。”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安全监管处处长张京华说。
  据他介绍,目前广东没有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大致有三种情况:企业正在进行搬迁改造,企业正在调整剂型、结构或企业缺少资金进行改造。而因缺乏资金投入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很少,大部分都是因为企业厂房正在改造、新建。
  据他估计,年底最终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应在10家左右,不到总数的5%。据了解,根据有关规定,目前还没有通过但仍愿意通过改造的企业,到通过之日起可以复产。但到今年年底换发药品许可证时,仍未通过的企业,将取消其生产资格。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必须符合药品GMP的要求,未取得《药品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车间或剂型),必须停止生产。根据公开的资料,GMP有80多项认证规则,200多条检查项目,包含软件、硬件、管理等,是项复杂并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仅厂房改造一项,就要花费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的费用,这让资金并不充裕的中小企业很吃不消。但没有GMP认证,企业也就失去了继续征战医药市场的机会。
  健民、采芝林、二天堂、力丰等多个广东著名药品零售连锁机构的消息,尽管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产品在有效期内仍可销售,但因为担心不能通过GMP改造的药企倒闭后无处退换货,他们早在几个月前就不愿进这些厂家的药了。而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因运营成本上升了30%,药品采购价格也提高了大约5%。
  业界分析,在GMP认证压力下,最头疼的还是一些发展势头不错而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他们正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申请GMP认证,意味着企业必须搭进去数以千万计的巨额投入,新品的研发和市场的开拓就要受到很大冲击;不申请GMP认证,7月1日就是企业与医药市场告别的时间。据了解,目前全国主动退出申请的并不多,目前为止,广东也只有粤西葡萄糖厂、开平金亿胶囊有限公司和肇庆药用酒厂三家主动放弃。

  变通之术

  作为广东三家主动放弃认证申请的企业中的一员,粤西葡萄糖厂因无力进行耗资上千万的GMP改造,其实早在去年决意从制药行业隐退,转而向食品领域发展。坊间分析,这家成立于1967年建立的老国有药厂因自身实力不济而决定放弃GMP改造,转而改行,应是明智之举。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的一位负责人透露,像粤西葡萄糖厂这样的老国有企业不在少数。他们一方面拿不出巨额资金投入改造,又拿不出可在市场上立足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很难向银行贷款。即使筹集到用来改造的巨额贷款,通过了认证,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没有产品支撑,早晚会拖垮企业。对于这类的“不过GMP是等死,过GMP是找死”的中小企业而言,或许只有另谋出路才有转机的可能。专家建议可仿效粤西葡萄糖厂的做法,向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产业转移,不但改造成本相对较少,或许可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对于一些拥有一定品牌资源,但自身难以自立的企业,与“大款”扯上关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业内人士分析,GMP认证会加快国内医药整合的进程,若干个医药巨人会在近年内成型。
  7月1日的临近,使得许多实力不济而又想搭上末班车的企业把自己“标价”很低。这给雄厚的药企集团提供了一个抢购的绝佳机遇。因为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是一个稀缺资源,那些本身有药品生产批号,产品有一定优势,但又缺乏资金的企业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广东不少药企巨头早在去年就把触角伸到周边的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寻求兼并对象。而这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当属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公司“零收购”湖北利川民族药业的案例。去年年底,广弘公司花200万元购得利川民族药业的无形资产,待广弘投资兴建新的生产基地投产之后,利川市方面将返还其200万元资金。这意味着只要广弘公司在利川进行投资生产,即可不花分文获得利川民族药业。
  利川是中国的黄连之乡,占据这一优势,利川民族药业在行内小有名气。作为一个规模较小的特色药企,通过与广弘的资本重组,利川方保留了自己的品牌。而广弘旗下的广东医药集团一直被认为是“流通企业多,生产企业少”,这收购更利于其弥补制药能力的不足。双方的合作可谓各有所获。
  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审评认证中心一位参与GMP认证的人士透露,为了通过认证,各个企业都改建、新建厂房,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厂房多而利用率不高的尴尬局面,导致大量资产闲置。据有关方面统计,认证后药厂的生产能力将在2001年的基础上扩大了两倍,而市场消费能力却增长有限,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将约有5成左右的企业和设备闲置。大量资产的闲置会制约新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能力,中小企业影响会更明显。
  此前有专家建议,中小企业应该战略联合,共建GMP厂房,达到生产资源共享,从而把更多资金放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上。据悉,西安曾进行过类似尝试。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曾试图联合区内主要制药企业,成立“西安高新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按照GMP标准建立大型生产基地。据说当时十几家企业已达成初步意向,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