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药者莫入,五大误区 |
|
|
|
伴随着医疗改革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大病去医院、小病进药店”逐步被人们认知。但专家提醒人们,到药店买药时须避免陷入“五大误区”: 误区一,进口药比国产药好。进口药在提炼、制作方面虽有它的独到之处,如纯度高、包装精美等,但由于存在种族、体格、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进口药对我们未必都是适合的。再说,与进口药疗效差不多的国产药,因为成本低,其价格往往比进口药低几倍甚至几十倍。 误区二,产品越新越好。随着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治疗同一种病的新药品层出不穷。不少人认为,药品是最新研制的疗效最好,因而买药时尽挑新药。其实,新药品多数只是通过了研制期的动物实验,由于未经长期临床实践的检验,许多弊端和毒副作用都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加之新药上市时间短,试用人数少,其药理作用也很难保证。 误区三,品种越多越好。在治疗同一种病的所有药物中,有的人因不知道哪一种更有效,便多买一些品种,认为品种多了,其中必有能治好自己病的药,这种用药方法潜藏着很大的危险。因为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有的药单独服用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但如果两种或几种药混吃,就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性,甚至发生意外。所以,除医生同意或要求的外,最好不要随意混合服用药品。 误区四,价格越贵越好。有些人带着“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心理,认定凡是价格贵的药都是好药。实际上,药品的价格是由原料采集难度、生产工艺难易、产量大小、销售范围和包装质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误区五,“名气”越大越好。有些药厂铺天盖地做广告,闹出了很大“名气”。不过这些药品虽经过有关部门的检审和批准,但由于广告所推销的多是新药,宣传多为优点、特长、特效,而忽略了客观、全面地介绍药品,有的还有夸大或“艺术化”处理的成分,给消费者产生了误导。因而对有的广告其可信度是要打折扣的,如果一味相信药品“知名度”决定买药用药,如此难免不吃“后悔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