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滋病药物说“不”
2002年1月7日 科学时报
吉姆·皮克特终于受不了,他下定了决心,他要停止服用抗艾滋病药。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就像亲手给自己签署了死亡证明。在过去三年中,为了不受病毒的骚扰,皮克特一直坚持服药,但药物的副作用摧残着他年轻的生命。每天早上,皮克特必须吞服一打以上的药丸,然后静静地等待,等待必修的痛苦时刻的到来:胃里仿佛有个搅拌机,在那儿翻江倒海,搅拌得腹部剧烈疼痛,最后是腹泻。但不是每天就来这一遭,接着他就呆在房间里,心里充满恐惧,仅过了几个小时,同样的一幕不得不再次上演。
“我的T细胞含量高,我的病毒探测不到,”皮克特说,“我的药物报告书上说我得了艾滋病,但感觉就像是胡说八道。我想让我的生活回到过去。”所以一天皮克特简单地打了个包,提着提箱,药扔在家中,周末旅行去了。死他也要死得快快乐乐。
皮克特的反抗并不是生命结束的开始。从那一天到现在,两年过去了,皮克特依旧活得好好的,身体状况表明,病情已得到控制,这一切都没有需要药物的帮助。当然,如果病毒重新占据上风,皮克特会再次服药,将病情压下去。压下去后皮克特又停止服药。
皮克特跌跌撞撞,却无意中找到了一条可以对付艾滋病的新方法。研究艾滋病的科学家如今称这种方法为“间歇疗法”(STI)。
“间歇疗法”就是让艾滋病病人断断续续地服用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停止一段时间,这样反复循环。坚持这种疗法的科学家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体免疫系统找到控制病毒的最佳状态,最终结果是让病人体内保持一定的病毒数量,足以使免疫系统保持活力但又不至于致病。也就是说,该疗法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作为治疗策略的一部分。如果这确实可行,不仅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全世界的大量病人能够接受药物治疗,因为治疗艾滋病代价昂贵,一般家庭支付不了长期的治疗费用。同时对病人来说,也可得到缓冲,并且从现有的药物中受到更长时间的利益,因为这样可以推迟病毒产生抗药性的时间。在猴子身上的实验表明,患艾滋病的猴子可以离开药物活一年多,在人类身上的早期临床实验看上去也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