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专家:人类应摒弃自然界“征服者”姿态
中新网2月9日电 针对近年来新发现的病毒不断增加,爆发频率日趋增高的现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树义日前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如果人类要想从传染病的忧患困境中解脱出来,不仅要靠发展公共卫生和医药科技,更重要的还在于摒弃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自然的态度,要尊重自然规律。”
据张树义分析,病毒不断爆发的原因既包括病毒本身的变异、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包括了人口密度,饲养家禽、家畜的方式等人类活动因素。
“不管起源如何,人、动物、病毒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的生命形式;从生命的本质来讲,三者之间没有好坏之分。”张树义认为,在自然界的长期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我们今天看到的自然界就不是一个个彼此独立的物种,而是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动物间的食物链关系,一种生命依附于另一种生命等诸多行为和现象。
“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也一样。”张树义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曾经“试探”了各类宿主。如果对方的“抗性”太强,它们便无法寄生;如果对方的“抗性”太弱,便会被“斩尽杀绝”,导致宿主物种消逝。
他解释说,就在这漫长而又不断“磨合”的过程中,病毒与宿主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协同进化关系:病毒寄生在宿主体内并且一代代传递下来,宿主不出现明显的疾病状态,同时还能控制病毒不出现大爆发。然而,如果一个新的物种接触到陌生的病毒,因为没有抗体便会发生疾病,也因为无法控制病毒的大量繁衍而使得病毒大爆发,灾难也就出现了。
张树义援引了1997年诺贝尔奖得主、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植物、农业生态学和自然保护研究所所长苏科教授的一段话:“人类应该采用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态耕作制度。这一方式既不需要大型设备,也不需要兽医,更不需要疫苗和对环境起破坏作用的抗生素等。”
张树义呼吁:控制人口数量,过有节制的生活;不盲目驯化野生动物;不滥吃陆生野生动物;不过度亲近野生动物;以人道的方式饲养家禽、家畜;与野生动物应该和平共处等,应该是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传染病形势能够最先付诸行动加以积极应对的现实途径。(记者:李占军)
200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