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众专家探寻禽流感“原罪”:高密度养殖
近两年来,我们不断受到猴痘、艾博拉、禽流感等来自动物的自然源疾病威胁,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TRAFFIC)中国项目主任、中国兽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生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导徐宏发教授指出,自然源疾病之所以频频“关照”人类,根源在于我们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潜规则”,才会受到病毒的反噬。
禽流感:高密度养殖是“原罪”
禽流感100多年前就有,但只在动物间传播,为何现在会突然给人造成严重危害?徐宏发表示,首先要反思人类饲养动物的方式。现在养殖场里动物密度太高,养鸡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并且大量使用抗生素及其他预防药物。为了经济效益,禽类的饲养时间很短,一般45天至50天就屠宰上市,在这45天中,抗生素、成长激素……几乎是用药不断。
从动物繁殖历史来看,大规模饲养动物,很容易发生疾病,因为相互间病毒、细菌传染较快。如果为了预防,无限制地用药,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会越来越差,所需的药量越来越大,病毒突变更快。在病毒突变过程中,一些突变菌可能会感染人体,这样的情况现在还较少,所以大家对禽流感很敏感。
抗病力:养尊处优导致“废退”
猴痘、艾博拉、西尼罗河病毒以及禽流感,都是动物传染给人的自然源疾病,而原始人能与森林动物共存,有人认为现代人的免疫力不如先祖。徐宏发认为,现代人与原始人不具可比性,因为古代人寿命很短,而现代人越来越长寿。但是,生物界有一条规律“用进废退”。现代人太养尊处优,抗病能力不很强,好比农村孩子,虽然相比城市孩子条件差些,但在同一环境下,他们往往不太容易感染疾病。
在人抵抗力的发展过程中,西药尤其是抗生素的确发挥过很大作用,但现在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中药,因为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使用抗生素也很谨慎。
改造自然:要遵守“潜规则”
徐宏发提出,虽然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增强,但是人与自然间有条“潜规则”,不遵守规则,人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疯牛病的流行,就是人改变动物不吃同类的习性,把牛废器官拌入牛饲料中。
不断发生的自然源疾病是人类的危机,也是我们反思、调整的转机。例如,禽类饲养可以采用其他方法防病,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繁殖,现在的选种往往太强调生产能力,导致品种抵抗力差。以前我们关注的是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现在还要把动物的健康提上日程,这样人才能得到良好的卫生环境,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记者陈烨)
2004.01.31
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