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
艾灸
(一)取穴
常用穴:大椎、风门、肺俞。
(二)治法
每次取1~2穴,交替使用,以艾卷作雀啄灸,由距皮肤2.5厘米处及近,以觉灼痛为度,此为1壮,共灸10壮。每周1次。
(三)效果评价:共观察63例,以运用灸法预防1~8次随访一年后统计,每年感冒2次以内为优,5次以内为良,6次以上为无效,结果:优31例,良22例,无效10例。艾灸次数越多,效果越显著,经过8次预防的患者有效率可达95~2%(1)。
挑治
(一)取穴
常用穴:太阳、风池、风府、曲池、手三里、八邪、犊鼻、足三里、八风。
备用穴:头痛甚加百会;胸闷欲吐加内关、天突;咳甚或鼻塞流涕加列缺、迎香;发热甚加十二井。
(二)治法
常用穴为主,据症酌加备用穴。患者取坐位,医者先用手重刮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至皮肤发红,用三棱针自上而下循经挑刺头部及四肢穴位,挑刺宜轻快,深度约1分。一般仅治1次,若效不佳,休息2天再挑1次。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疗1000例,痊愈871例,显效85例,无效44例,总有有效率为95.6%(3)。
拔罐
(一)取穴
常用穴:大椎→至阳。
备用穴:背部膀胱经线。
(二)治法
症状轻者仅取常用穴,一般病人上穴均取。患者取坐位,头前倾,在所选经脉穴区涂以薄薄一层石蜡油。用闪火法,先吸拔大椎穴区,之后手扶罐体慢慢下移至至阳区,再上椎至大推,如是往返6~8次,使局部皮肤潮红或出现瘀血,再留罐于大椎。如所有经线均拔,则先不留罐,用同样方法在背部两侧之四条膀胱经线往返吸拔椎移,最后留罐于大椎,5分钟后去罐。每日或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67例,经1~4次治疗,其有效率为95.1%~100%(4、5)。
体针
(一)取穴
常用穴:分二组:(1)液门;(2)大椎、曲池、足三里。
备用穴:风热型加印堂、合谷、少商;风寒型加外关,风池。
(二)治法
常用穴任取1组。备用穴多与第2组常用穴相配。液门穴,毫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1寸,注意避开浅静脉,左右捻转数次。一般取单侧;10分钟后效果不好加刺对侧,留针15~30分钟。第2组穴,均于针刺得气缓施泻法,印堂,少商点刺出血,风寒者,取针后在大椎穴施雀啄灸。留针15分钟,灸5分钟。上述方法均为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单用液门穴治394例,痊愈和显效者365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7.7%;每2组穴治疗31例,全部获愈(5,6)。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大椎
(二)治疗:药液为胎盘组织液,以5号齿科针头,成45度角斜刺入1.5寸,得气后注入2毫升,作为治疗每周注射2次,作为预防每周注射1次。
(三)疗效评价
共防治400例,近期观察214例,治疗当日及次日症状减轻者153例,占71.5%;远期随访(6个月~5年)126例,未发病者199例。其中33例急症(体温38.5~40.4℃),治疗4~12小时体温降至正常(7)。
主要参考文献
(1)邱承雄。感冒。现代针灸1954;(2):17。
(2)安华。灸法预防感冒63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3;13(4):26。
(3)陈琼熙,等。三棱针治疗感冒1000例。中国针灸1989;9(5):40。
(4)陈石。腧穴走罐法治疗感冒26例。浙江中医杂志1988;23(8):378。
(5)吴漱玉,等。推罐治疗感冒介绍。江苏中医杂志1985;6(11):37。
(6)申健。感冒一针灵。河南中医1988;8(4):19。
(7)刘桂春。胎盘组织液大椎穴注射防治感冒初步报告。北京医学院学报1980;12(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