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招投标专题专题 > 行业评论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民时评:药品招标“一招就死”的背后

民时评:药品招标“一招就死”的背后

  新华社12月4日的一条电文说,四川一家药厂生产的“左氧氟沙星”在去年底山东省的一次药品招标采购中中标,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该药在几家大医院的年销售额从中标前的200万元突降为零,目前已经被有的医院全部退货。而此次中标的其他药品在医院的销售额也不同程度的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药品“一招就死”?

  原来,这些药品厂家及经销商为在招标中获胜,大幅降低了药品价格。以上述左氧氟沙星为例,原来给医院供货价为42.86元,这一降就降到了10.32元,降幅达75%!然而,价格优势尽管赢得了招标,却因此而丧失了给医生回扣的空间,以致使药品在医院受到医生的“不约而同”的抵制!一位医院员坦言:“中标药价格确实太低,但临床做得不好,医生不愿意开。”

  为治疗药价虚高的顽症,国家推出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这种令失望的结局。那么,是这一招标采购制度本身的错吗?我看不是!

  尽管目前药品招标采购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譬如招标品种少、范围窄、可替代品种多等等,但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毕竟,不是所有的药品都能中标,也还没有规定要求医院所有用药都必须全部集中招标采购。实际上,即使医院只能采用中标药,也无法保证医院不牟取暴利。

  问题的实质在于,医生使用何种药品,直接决定了这些“白衣天使”们的回扣收入!因此,只要现行的医院“卖药”的体制不变,真正降低药价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也许,某些行政命令手段可以起一时之效,但却非长久之计,风声一过,谁又能保证药品不价复原位?

  山东药品招标“一招就死”的现实再一次表明,要真正使百姓用上货真价实的药品,只能依靠市场化机制来制约。也就是目前有关士呼吁的,将医院的“卖药”功能分离出来,市场化,成为一个独立经营药品的实体。医院不再“卖药”了,断了“白衣天使”们不正当的“财路”,药价又如何高得起来?!

2001.12.09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如何规范
焦点新闻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的
·关于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认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规范药品招标采购
·卫生部规范药品招标采购的操作规范
·国家计委规范药品招标收费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实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