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膀胱损伤并发膀胱癌三例报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第19卷 病例报告
作者:苏江浩 刘军 黄德馨 吕炳良
单位: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例1,女性,70岁。1966年6月因子宫颈癌行子宫全切术,病理诊断宫颈鳞状上皮癌Ⅱ级。术后行阴道内镭疗,放疗后肿瘤未见复发和转移。1970年3月始出现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及血尿症状,曾行膀胱镜检查诊断为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1993年10月患者再次出现血尿症状,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粘膜充血明显,膀胱容量缩小,血管纡曲。膀胱颈6点处可见一约1.0cm×1.0cm的新生物,有蒂,有活动性出血。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病理证实为膀胱腺癌。1994年6月肿瘤再次复发,再行TURBt,术后经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共12次,至今无复发。
例2,女性,64岁。1969年因子宫颈癌(病理诊断不详)行钴60体外照射及阴道内镭疗,照射后肿瘤消失出院。之后患者下腹壁出现放射性瘢痕,并有尿频、尿急及镜下血尿症状发作,诊断为放射性膀胱炎予以对症治疗。1994年4月出现肉眼血尿、血块,经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后症状不见缓解。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粘膜呈暗红色改变,局部瘢痕纤维化,膀胱容量缩小,左输尿管开口处可见一约2.0cm×1.5cm大小赘生肿块,行TURBt,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上皮癌Ⅰ级,术后行BCG膀胱内灌注,共16次,随访18个月,肿瘤未见复发。
例3,女性,68岁。1971年8月因子宫颈癌(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癌Ⅰ级)接受放射性治疗,出院时肿瘤消失。随后出现下腹壁皮肤放射性瘢痕和溃疡,并有反复发作的血尿、尿频等症状而被诊断为放射性膀胱炎。1994年11月再次出现血尿伴有血块,膀胱镜检示膀胱粘膜呈慢性炎性改变,膀胱左侧壁分别见约2.0cm×1.5cm,1.0cm×1.0cm大小的息肉样肿物,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膀胱腺癌,术后腹壁切口经久不愈,膀胱容量进一步缩小,膀胱刺激症状加重。
(收稿:1997-05-14 修回:199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