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发病机制研究获突破
专家提醒市民不要误将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症状视为老年人自然现象
本报讯(记者陈青报道) : 我国有关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叶定伟博士等研究发现:雄激素及其雄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是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生成的机制之一,而同时阻断两个信号传导路是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这一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国际权威肿瘤杂志《Oncogene》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据了解,快速攀升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已成为老年男性的主要杀手,而雄激素非依赖是导致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对其发病机制不明,长期以来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叶定伟等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初步探明了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生成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手段的筛选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有统计显示,在我国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高达75%已出现远处转移,而25-50%的患者存活期不会超过5年。叶定伟提醒市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男性,不要误将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症状视作为老年人的自然现象,而忽视这一可能被早期发现的蛛丝马迹,应尽早找专科医生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目前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经过治疗的5年生存率超过90%。
文汇报电子版
200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