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人行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
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是使用立体定向定位体架系统,建立体部外坐标系,行CT定位薄层扫描图像,运用3-DTPS系统,将肿瘤的大小、形态、邻近脏器的结构进行三维图像的重建,制定治疗计划。治疗设备为Varian直线加速器,能量为6MV和18MV X-线。其设备先进,具有疗效好,治疗过程无痛苦、无流血,疗程短,易被病人接受等优点。本院自1996年9月以来运用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肝癌病人252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及护理方面的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52例病人中,男139例,女123例,年龄最大者为73岁,最小者为27岁,其中原发性肝癌96例,肝转移癌156例,肿瘤直径最小为15cm,最大为11cm,平均5.5cm。
2 治疗方法
2.1 立体定向定位
嘱患者穿三角内裤仰卧平躺于备好的立体定向体架内,尽量使负压枕垫完全填充患者与框架之间的空隙,在模拟定位机下观察肝随隔肌运动的幅度,如大于5mm,应加隔板压迫腹部,以限制腹式呼吸即肝的活动幅度,直到小于5mm,并且患者能够耐受为止。将负压枕垫构型,连接气泵,抽真空至真空枕垫坚硬,塑形后用纹身法做好皮肤相对固定的胸骨及膝下胫骨前缘标记,以建立体部外坐标系送CT扫描后,即护送病人回病房,等待治疗计划的完成。
2.2 治疗计划的设计
通过数字化仪将CT定位片传入3-DTPS系统,重建三维图像,并做组织密度不均匀性校正,根据肿瘤的大小、生物学行为、脏器运动幅度、定位重复性误差等,设计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剂量线梯度以65%~90%包PTV,单次剂量为5~15Gy,累积剂量为28~36Gy,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3天。设计好的治疗计划包括:肿瘤照射等中心坐标系统、各射束的空气量(MU),机架、床、准直器角度。双人核对后分送模具室及治疗室。
2.3 适形铅挡的制作
模具室根据设计好的治疗计划,源托距64.4cm,源焦距132cm,用8cm厚的低溶点铅制作适形挡块,送治疗室,并与治疗室技师做挡块验证。
2.4 执行治疗
治疗室工作人员,电话通知病人到治疗室,摆好位,由双人交叉核对治疗计划的各治疗数据后,执行治疗。
3 讨 论
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肿瘤的先进技术之一,我院引进使用体部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肝癌病人252例,2~17个月经CT、核磁共振复查有效率达90%,其中156例肝癌转移癌疗效较好,有效率为94%,原发性肝癌有效率为86%,总结其治疗有以下3方面的优点。
(1)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部位精确度高,对周围组织损害小,可以提高靶区放射剂量,克服了常规放疗对剂量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对肿瘤体积的照射剂量和照射精度。
(2)因有立体定向体部框架系统,可保证病人的每一次治疗均定位精确,有高度的可重复性。
(3)减低分次治疗的次数,从而缩短疗程,易被病人接受。
(4)由于剂量线梯度不均匀性,肿瘤中心剂量明显高于PTV边缘剂量,提高了肿瘤中心乏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4 护 理
4.1 做好心理护理
肿瘤病人心理负担极重,护士应善于疏导其不良心态,积极向病人宣传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并简要给病人讲解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原理及其过程,表明治疗过程中无痛苦,以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解除病人对治疗的畏惧心理,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4.2 饮食护理
肝癌病人多数体质较差,治疗过程中应嘱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以提高病人营养,增强病人体质,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
4.3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治疗前带病人到模拟定位室,帮助病人脱去外套及厚的衣物,并向其解释减少病人皮肤与枕垫间衣服的层数对精确定位的重要性。协助主管医师、技师完成定位及治疗过程。治疗后替病人擦去背部汗液,帮助病人穿上保暖外套,护送病人回病房。整个定位、治疗、返回病房的过程均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4 治疗后的护理
治疗后定时为病人测体温,部分病人可有低热,考虑为早期放射反应,可给予药物降温。个别病人治疗后出现高热且持续不退,尤其对于有肝内胆管阻塞的病人应考虑肝内胆管感染,酌情应用抗生素治疗。
4.5 其他护理
肝左叶肿瘤因与胃相距较近,治疗时胃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多数病人出现一定的胃肠反应,包括厌食、恶心、呕吐,此类病人可于治疗前给泰胃美400mg、枢复宁8mg,每日3次口服。
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的病人,应随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的征象,并采用相应预防措施,如:嘱病人食用软而无刺激性的食物,适当应用保护胃肠道粘膜的药物,并每周查大便潜血1次,一旦有出血倾向,立即采取相应止血措施。
病人出院时嘱其注意保护胃粘膜,预防溃疡的发生,3个月内每半月查肝功变化1次,及时发现放射性肝炎,一旦有迹象,可考虑用大剂量激素加维生素治疗。
赵艳萍 刘慧 李杰 肖艳杰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