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骨质疏松病专题 > 科研进展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遗传学研究成为热点

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遗传学研究成为热点

  据产经网-中国医药报:张华俦博士是参加此次亚太骨质疏松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他来自北京医院骨科,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在本次会议的间隙,记者就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问题,采访了张华俦博士。张华俦博士提出遗传学研究正成为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

  “种不同,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不同。”张华俦博士开门见山。接着他描 述了其中的差别。

  “虽然在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上白种最高,黄种次之,黑种最低(有研究认为,这与不同种的维生素D 受体的分布不同有关),但在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上,黄种比白种还要高。去年,在香港特区举办的一个有关骨质疏松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尽管有专家从解剖学的角度,将此归因于黄种的股骨颈长轴较白种长, 摔倒后易于发生骨折,但要在此问题上得到一个能够取得共识的、有说服力的结论,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骨质疏松是一种复杂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彻底被们了解的骨代谢性疾病。该病涉及遗传、内分泌代谢疾病、妇科疾病、老年病以及营养学、放射医学、运动医学和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 接着,张华俦博士向记者介绍了骨质疏松的研究动态。

  张华俦博士说,通常,们从峰值骨量获得及净骨丢失率两方面来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一般来说,低峰值骨量结合高骨丢失率可导致骨质疏松,而激素(如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 D、甲状腺素等)的调控因素、营养因素(如摄钙量低、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等)、物理因素(如活动与负重、日光等)、种族和遗传因 素、年龄和性别因素、孕娠因素等,都与骨质疏松有关。

  目前,们对骨质疏松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并在其基因遗传学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负责运送磷酸盐和钠的NTP2a基因若异常,将使磷酸盐从体内流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肾结石;日本歧阜县国际生物研究所,对1500名年龄在65~70岁妇女的“TGF-β1”基因的碱基排列、血液中雌激素的浓度以及骨密度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两个碱基对闭经后骨量的减少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医学遗传学专家在骨质疏松 -假性神经胶质瘤综合征遗传家系研究中发现,LRP5基因突变是该综合征的病因,该家系中携带此突变基因但未发病个体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

  此外,维生素D受体基因、I型胶原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和IL-6基因等编码的蛋白质,都参与了调控骨代谢活动,因此对这些基因的研究现在已成为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I型胶原基因在不多的研究中就极其显著地表现出与骨量的相关性;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骨转换的关系也与临床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高骨转换率相吻合,因此有必要对这两种基因进行系统的研究。

  张华俦博士同时指出,目前们认为,骨转换是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许多激素、细胞因子及细胞协同完成。其中任一环节的变化,都影响骨量的获得和骨转换的平衡,而每一环节显然都受控于基因,而受控于多基因的可能性要比单基因大。因此,要从基因角度探讨骨质疏松问题并对它的发生做出预测,就必须对多基因及基因多态性进行全面研究。

来源:中国生物信息网

2003.12.3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太空旅行与骨质疏松
焦点新闻
·治骨质疏松药可降低乳腺癌风险
·神经性厌食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大
·冠心病患者的骨密度分析
·重症哮喘儿童有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
·女孩,小心骨质疏松!
·女学生怎么会骨质疏松
·三大杀手导致骨质疏松
·老年男性与骨质疏松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