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非典型性肺炎专题 > 科研进展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SARS研究获重大突破,成功解析病毒进化规律(图)

中国SARS研究获重大突破,成功解析病毒进化规律(图)

  1月30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员在进行SARS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月30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细胞的培育情况。

  1月30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在整理SARS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技术资料。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 摄

  新华社广州1月30日电 (记者杨霞)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和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30日在广州宣布,中国科学家经过8个月的联合攻关,在防治SARS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1月29日美国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全文公布了中国课题组研究SARS的分子流行病学,解析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规律的最新成果。

  国家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国屏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他说,通过研究,在流行病学和分子进化概念上定义了2002/2003年间SARS流行的早、中、晚三期,也定义了每一阶段的基因组分子标记。认识到最早的病毒基因组类似于动物来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的中性突变速度稳定,为艾滋病毒基因组的突变速度的三分之一。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各主要片段在疾病流行过程中,对于环境的选择压力有不同的反应。

  赵国屏说,此项研究发现,来自于环境的SARS冠状病毒感染类初期,致病能力和传播力似乎较弱,疾病相对易于控制和治疗;但由于受到强大的选择压力,病毒变异快。其次,经过一段时间在体上的适应,流行病进入中期,病毒的变异趋缓,但传播能力却比较强。最后,流行晚期的病毒基因组似乎十分稳定。

  研究SARS分子流行病学,解析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规律,对于认识这一新发传染病的起源和传播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介绍,课题组首先对SARS流行病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SARS流行早期具有独立发生、有限地域、有限传播的特征;这一特性提示该阶段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来源,其传染性与2003年春节开始的超级传播事件后的病毒有很大的不同。

  课题组完成了来自广东和香港的SARS发展各阶段的24个病的18株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及11份含病毒生物样品的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结合已经公开的其他32条类SARS冠状病毒及2条果子狸的SARS样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SARS冠状病毒在流行过程中的分子变异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根据研究,中国科学家还专门指出,如果注意对可能来自动物的新发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监测,及时加以隔离、控制,今后就不会产生暴发流行。这一研究所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今后深入研究SARS冠状病毒等具有动物来源的传染性疾病(如禽流感等)的传播和变异规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SARS研究中所获得的又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为防治SARS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总顾问钟南山认为,这是在大协作下产生的大成果,研究把流行病学与临床、实验室科学结合起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此研究进一步了解到病毒的源头可能是果子狸,而且通过对早、中、晚期的研究,了解到分子流行病学的变异与临床症状及传染性的关系。他说,入冬后出现的早期三例SARS病例传染性不强,并不意味着以后下一阶段没有传染性,所以还需要提高警惕。

  此次较为庞大的科研攻关任务,是在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的领导和支持下,聚集了来自广东、上海、北京、武汉、香港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等15个研究机构的60多名科技员,精诚合作,团结奋斗才完成的。科研攻关获得了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广东省SARS科技攻关计划以及上海、香港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和资助。(完)(

2004.01.31

来源:新华网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我科学家防治SARS最新成果(图)
焦点新闻
·SARS病毒蛋白酶有了准确定义,防沙获重大进展
·专家谈从动物身上分离出SARS样病毒的意义:人类要与自
·研究发现SARS病毒来自野生动物,与家畜宠物无关
·溯源SARS病毒,深港专家联合攻关纪实
·农业部疫源调查组证实:SARS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港大教授病毒发现前后,非典元凶锁定果子狸
·研究人员在SARS病毒溯源研究上有重大突破
·深港联手非典病毒溯源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