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临床上使用阿昔洛韦已十分普及。我们常遇到静滴阿昔洛韦血管周围起疱疹现象,经咨询周围药剂人员无从作答,今与同行探讨请教。
以我院小儿科为例,在应用时,将阿昔洛韦针剂(白色疏松块状物和粉末剂)溶解于5%或10%的葡萄糖中静滴,不与其他药物相配伍,浓度一般为100ml液体加阿昔洛韦100~150mg。但在临床中常出现:⑴溶解药液呈乳白色,加入葡萄糖溶液后变清亮。⑵静滴过程中部分患儿出现静脉穿刺点周围起疱疹的现象。
疱疹主要出现在较细小的血管。对于较粗大的血管滴注顺利。而在小儿头皮静脉,尤其是较细小的血管上穿刺输注时,多数患儿在穿刺点前方出现液体外渗,还有相当一部分患儿会沿血管方向出现大小不均的疱疹。疱疹颜色较皮肤颜色苍白,患儿无痛痒等不适表现。而对于小儿四肢血管则多出现外渗现象,只极少数表现为疱疹。对于那些起疱疹者,虽有疱疹但输液通畅(有回血,滴注速度良好)。上述症状,在输液完毕拔针后数小时内疱疹消退,且无色素沉着,次日外渗吸收完全。并且在整个疗程中,连用几日,患儿除了出现疱疹外,再无其他症状出现。
查该药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提示:⑴静脉滴注时药液切忌外溢,否则引起局部疼痛及炎症。⑵稀释药液时若出现白色混浊或结晶则不能使用。⑶本品呈碱性,与其他药物混合容易引起pH值改变。
对于该药输入时易起疱疹及外渗现象,我们采取加大液体稀释浓度,放慢滴注速度的措施,均未见明显减轻或好转。为不影响其他药物的输注,我们一般都将该组药液安排在最后输注。
临床应用中出现的这一表现是否归属于不良反应中的皮疹类及该药起疱疹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下列方法:
⑴患儿若输入阿昔洛韦则尽可能选用较粗大的血管,以减少渗漏及起疱疹现象。⑵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液体稀释量。⑶使用生理盐水或糖盐溶解该药。⑷若为每日一次给药者则将该药排在最后输注。⑸对于起疱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嘱家长及患儿保持穿刺部位清洁,不要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⑹现用现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