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鼻胆导管引流术(Endoscopic nosal biliary drainage,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施行的胆管置管引流减压技术。其操作简便,床旁即可施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在胆道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引流管的安置方法:
1 术前准备:禁食4h,术前10min肌内注射度冷丁50~100 mg,硫酸阿托品0.5mg及654-2 10 mg局部表麻采用咽部含润滑止痛胶4 g。
2 操作方法: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降部找到括约肌乳头后,经活检孔将前端有2~3个侧孔,直径2 mm的塑料导管插入胆总管内10~15 cm,另一端自鼻孔引出,固定于颊部,接无菌引流袋。
二、护理体会
1 术前护理
在术前准备中,我们发现病人与家属均对ENBD有紧张恐惧心理。如插管安全性、痛苦程度能否忍受等,对此,我们在护理中向病人及家属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告之ENBD属较先进技术,它可通过微创技术治愈疾病,迅速缓解病情,并逐步改善中毒症状和减轻黄疸,帮助病人渡过急性期等;在操作过程中,内镜通过咽部时有不适感,其余反应均能忍受。置导管后一般无特殊不适,并可迅速缓解病情。鼻胆引流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待症状缓解后,对进食及下床活动无影响。通过术前护理,解除了病人的紧张情绪,并能够主动配合医生的操作,从而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又节省了操作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多数病人病情能得到迅速缓解,提高了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2 术后护理
EMBD术后,接好引流袋,引流管固定于颊部,嘱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防止导管脱出。并嘱病人家属不能擅自处理引流袋中的流出物。术毕因咽喉部局部影响吞咽及内镜置管后有短期的胃肠不适,可逐渐缓解。对能进食的病人待病情缓解或稳定后可逐渐进食。同时反复告诫病人在活动及睡觉时,保护好导管,以防意外拖出。引流物要经医生、护士观察记录后处理,如怀疑导管有少许脱出,不宜强行往里输送导管,应固定好导管,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如无胆汁流出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上述工作使病人自觉保护好引流导管,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协助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3 观察引流液,确定导管位置
由于胰胆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导管插入胆管或胰管,需回抽胆液或胰液来确定,以达到选择性置管引流的目的。而某些病例,如:胆源性胰腺炎,由于胰管开口位置高,胰液和胆汁流经的共同通道过长,其最下端被结石阻塞使部分胆汁返流入胰管。此时,如导管插入胰管内可抽出少量黄色液体,而误认为导管置入胆管。确定导管位置的方法除造影及B超外,临床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引流量少(50~200ml/日),色泽由淡黄色变为无色,则考虑导管可能置入胰管内,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还可通过引流液淀粉酶的化验检查,确定导管位置。通过临床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有利于医生掌握病情的变化及调整治疗方案。
4 胆汁颜色及引流量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
观察本组胆汁引流变化的特征是①胆汁颜色:长期胆道梗阻的病人胆汁为深黄色或酱油色,置管引流通畅2~4天后颜色渐渐变成淡黄色;同时病人腹胀、黄疸逐渐减轻。化脓性胆管炎,胆汁中可有大量黄白色脓性絮状物及泥沙漂浮,易堵塞导管,在解除梗阻,通畅引流后,腹痛、发热等症状可明显缓解。②胆汁量:梗阻病人置管后,胆汁引流可达400~1 100 ml/日,平均500 ml/日。随着梗阻的缓解,肝功能逐渐改善。某些梗阻病人ENBD后引流量不多,约在100 ml/日,但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由于胆管下端梗阻解除及炎性水肿消除后,括约肌功能得到恢复,部分胆汁可经支撑的导管周边排入十二指肠。
5 故障排除方法
部分病人导管内无胆汁流出,查找原因的方法:①选用注射器抽吸,如为胆泥或脓性絮状物堵塞导管,应在医生指导下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冲洗后一般均可疏通。②抽吸时注射器呈负压,多系导管插入胆管内过深或导管折叠有关。此时,由医生在X线电视监测下推入15%的泛影葡胺充盈导管及胆管后,调整导管在胆管内的位置。③用注射器抽出十二指肠液,有气泡无负压表示导管滑入十二指肠。临床还有鼻胆导管间歇引流不畅的现象,如经X线造影证实导管在胆管内,病情又允许,可不做处理,因导管可起到支撑Oddis括约肌,防止胆石再次嵌顿堵塞胆管的作用。
ENBD做为一项微创治疗技术,具有迅速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通畅引流的作用,从而使病人病情迅速得到缓解,控制感染,减轻黄疸,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为择期手术提供条件,降低了胆道疾病的死亡率。ENBD导管胆汁引流量的观察及导管的护理,是保证ENBD引流效果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