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护理 > 中医
运用中医理论丰富整体护理内涵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因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因而,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以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现将中医护理人员在运用护理程序的临床实践中,应如何体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做一简要论述,以供进一步探讨研究。

  1 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病人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位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决非一日之功,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并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病人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又如: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

  3.2 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3 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举例: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病人无恶寒感,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护理措施:①卧床休息,限制活动。②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③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病人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④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⑤给以清淡半流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病人直接吹风。健康教育:①向病人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②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③向病人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④指导病人及家属 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计划也有待于系统整理,可按“病”和“证”制定“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以供临床实施。

  4 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在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随时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病人有关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应用中西医理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时实施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并进行正确评价。例如:当护士给某一病人作静脉输液前,按常规解释工作只需询问或协助病人排空大小便,安慰病人不要紧张等。但往往有的病人因多次输液,已知道输液前先排空大、小便,对输液也无恐惧感。护士在操作前则容易忽略应有的评估和解释,只注意具体操作。而作为一名掌握整体护理内涵,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工作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望一眼面色或一、两句问话,及时进行评估,发现某些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如见病人面色无华、神情倦怠,可问“昨晚睡得可好”或“夜间是否不安静,影响您休息了?”,如病人诉夜间因有新病人入院,影响了睡眠。护士马上可判断此病人神情倦怠/与睡眠不足有关。护理措施则可采用以下几点:①输液前,给病人提出“现在房比较安静”的暗示。②嘱病人输液时闭眼休息,并告知病人会增加巡视次数,使其有安全感。结果:病人在输液时入睡约1h,诉疲乏感消失。对这一护理诊断/问题的评价是:达到弥补睡眠不足的效果。而当另一位病人也诉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经中西医理论评估:此病人自诉入院前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且平素体质虚弱,夜寐不安。观察其面色萎黄、精神萎靡、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故可判断其夜寐不安/与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有关。护理措施采取:①向病人宣教在养病期间可听听轻音乐、小品、相声节目,以松弛长期紧张心理。②向病人及家属宣教多进百合、莲子、红枣汤,以养心安神。③耳穴埋籽心、肾、神门穴,嘱病人临睡前按压埋籽的耳穴15min。④嘱病人睡前热水泡脚后,自搓脚心左、右各100次。经以上措施两周后,病人自诉夜间睡眠时间延长1h,且少梦安卧。以上2例是通过中西医理论观察、分析病人现存的健康问题,给予辨证施护,达到预期效果的护理过程。因而,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为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和评价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的开展,使整体护理内涵更丰富,整体护理模式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护理模式。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加强中医护理建设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