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四季保健 > 夏季保健 > 夏日饮食
低温环境下的营养饮食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随着亚寒带和寒带地区的经济开发,温带人到寒带地区工作后,发生明显的生理变化,为适应寒带地区人员所出现的特殊生理变化,应对其营养和饮食加以调整。

  饮食食物总热能为4200千卡、脂肪含量60%时,如提高劳动强度,则使热能代谢为负氮平衡,尿中有酮体排出。对寒冷经过适应后,机体利用酮体作为热来源。低温时大量增加饮食脂肪量时,必须注意碳水化合物含量。寒冷地区饮食脂肪含量可略高,但不宜过高,为总热能的35%—40%。寒区蛋白质供给应充裕,不论饮食蛋白质含量高低,突然接触低温时,蛋白质分解加速,极易出现负氮平衡。故寒冷地区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热量13%~15%,最高不超过20%。应保持合理的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故蛋白总量中动物蛋白应占50%~65%。必需氨基酸可提高机体耐寒能力,蛋氨酸特别重要。

  维生素寒区营养调查发现,维生素需要量均显著提高,包括维生素A、B、C、D等。因此,可在某些食品中加维生素C或直接服用维生素C片。维生素A也影响机体耐寒能力,缺乏时大鼠在5℃存活时间缩短。在寒区其他维生素每天需要量,泛酸10~15毫克、维生素B 2 2~3毫克、叶酸1~2毫克、生物素200~300微克、胆碱0.5~1.0克、维生素E 15~20毫克、维生素K 200~300微克、微生素PP 50~70毫克和多不饱和脂肪酸5~6克等。

  矿物质寒区容易缺乏的主要是钙和钠,寒区骨折患者骨痂形成速度明显较温带地区缓慢;寒冷地区蔬菜和水果较少,如无充分奶类供给,则很容易导致矿物质缺乏。食盐对寒冷地区居民特别重要,调查表明,低温环境中食盐摄入量增加,可使机体产热功能加强。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小儿夏季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下一篇:夏季饮食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