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然而,这年头,这个“天”字号大事——吃,却成了困扰百姓的“天”字号难题。在媒体频频曝光毒火腿、毒香肠、毒大米、毒白酒、毒银耳、毒咸鱼、劣肉松、劣粉丝、劣奶粉、劣酱油等等有毒伪劣食品后,民众不禁惊呼:“我们今后还能吃什么?”据报载,有调查称,82%的公众最担心食品安全 问题。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头儿也向媒体坦言:“我吃东西也担心安全。”
所幸的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已引起了国务院总理的高度重视。日前,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还提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10项措施。
笔者认为,国务院把食品安全上升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很有针对性。从过去被媒体曝光的毒食品情况看,当地政府不是无意中监管不严,就是有意间眼开眼闭。有的地方为了追求gdp上升,官员们嘴上念念有词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眼里却对毒害人民(连婴幼儿也不放过)的食品制售勾当视而 不见。更有甚者,背地里拿了不法奸商的好处,竟为他们撑开“地方保护”的大伞。这就有助纣为虐之嫌了。
然而,“以人为本”不是时髦口号。重视不重视食品安全,监管打击食品制售中的掺毒造假行为是否得力——也就是说,是否把“民以食为天”的安全问题真正放在心上,努力抓出成效——应当成为衡量地方官员是否真正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先决条件之一。
人活着就要吃饭。要是咱13亿人整天为一日三餐有没有毒而提心吊胆,这不仅让人活得累,国际形象也糟糕。因此,一些地方政府不妨先从切实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入手——真正让百姓吃得放心、安心、称心,在人民心目中打造“以人为本”的“形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