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心理保健
怎样对待面临严重的疾病或死亡而产生的恐惧感?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老了不免要生病,严重的疾病会导致死亡。但人们由于对死亡不够了解,或出于对生的留恋,或受人死后如何如何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于是对死亡产生恐惧感,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消除恐惧感的根本办法是以唯物辩证的态度正确对待死亡。生物学告诉我们,一切生物(包括人)在正常条件下,他(她)们的生命都要经历出生、发育、成熟、死亡的发展阶段,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古代帝王寻求长生不死之术,结果一样葬身于泥土。因为他的要求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此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世界才得以不断向前发展。古今中外许多哲人、思想家甚至明君,都懂得这个道理。比如曹操在他脍炙人口的咏志诗《龟虽寿》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在他生活的时代,能以这种旷达的态度对待死亡,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了。又如清代很有作为的康熙皇帝,并不像别的皇帝那样忌讳死亡,康熙曾说:“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何足惧也。”康熙认为有些高龄老人抱怨衰老,此乃理未明也,他说:“人于凡事,能顺之自然,则于身有益。”康熙能成为一位长寿皇帝,可能与他这种“明理”的态度密切有关。英国近代哲学家培根说:“其实,与其愚蠢而软弱地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冷静地看待死——把它看做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一位叫哈姆莱特的外国人说得更平静:“死亡便是睡眠,再没有什么更多的意义。”人总是要死的。如果“生命之钟行将停摆”,我们就平静地面对它。在钟没有停摆前,争取做到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对过去和未来毫不牵挂,全力以赴地过好每一个今天,这也许是老年人最后的幸福所在。
    如果我们把生命不仅仅理解为与肉体结合在一起的,而且还与某种永存的东西如事业、精神产品结合在一起的,而你已在事业上竭尽心力、创造了成绩,那么即使你的躯体死去,你的精神生命将是永存的。我们应当努力做到积极地创造永存,平静地接受死亡。所谓“力争多贡献,不留遗憾在人间”,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不论遇事或无事都整日沉默寡言,怎么办?
下一篇:怎样对待意外刺激或遇到剧变而发生心理失衡?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