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富含蛋白质,易于消化,味道鲜美,而且其体内含有的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积物,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降低血液黏稠度。海鱼体内的DHA(廿二碳六烯酸)和EPA(廿碳五烯酸),还具有促进脑细胞发育,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作用。所以,近年来海鱼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之一。但与此同时,海鱼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比如美国FDA就曾宣布,鲨鱼、鲭鱼、鳕鱼、金枪鱼等含汞量过高,警示人们应少吃这些鱼类。其实,被污染的海鱼体内不仅有汞,还会有铅、镉等重金属以及其他污染物。
水体或者海洋环境污染可以造成鱼类体内污染物含量较高,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那些能在人或者生物体内蓄积的重金属(例如铅、镉、汞等)和难降解的有机物,例如六六六、DDT和PCBs(多氯联苯)等。这些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也许并不高,但是因为其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所以在鱼类体内,特别是那些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鱼类体内浓度可以很高,能达到水中的数百甚至数十万倍。
有报道说,香港的海产品镉污染严重,海虾含镉量为7.4mg/kg,超过相关标准3.5倍;其次是东风螺,超标2.5倍。
我国有关调查显示,海鱼重金属污染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南海北部海域鱼类铅含量平均为0.72~1.36g/kg干重,镉为0.08~0.27g/kg 干重。珠海市对151份海鱼检测结果总汞含量平均值为0.06mg/kg,超标率0.66%;镉含量平均值0.087mg/kg,超标率4.64%;铅含量平均值1.78mg/kg,超标率为3.97%。
上述重金属可以在体内蓄积,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镉进入体内主要蓄积在肾脏,对肾脏可产生慢性损害,影响重吸收功能,使钙和其他成分从尿中大量排出,导致骨钙减少、骨质疏松、骨软化。镉的摄入还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有关。瑞士有研究显示,给实验动物饮用含镉0.005mg/kg的水一年以后,动物的血压明显增高,它们患心脏病、肾衰竭、肺癌及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
铅不仅能够损伤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等组织,还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传递给婴儿。婴幼儿由于自身代谢功能尚不完善,对铅的敏感性较高。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血铅水平在100μg/L左右时,儿童的智能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记忆能力和感觉功能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如有机氯杀虫剂等,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因此能够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并能够远距离输送。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以及北极爱斯基摩人的体内已经发现了DDT的踪迹,深海区域也可检测出此类污染物的存在。另外,这些污染物脂溶性强,可以长期在脂肪组织中蓄积,并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高度浓集。日本对深海区海鱼的调查发现,所有的鱼类体内都能查出六六六、 DDT和PCBs。在我国一些海域的水体和底质中,也均能检测出此类有机污染物。国内外研究均表明,DDT和PCBs等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类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正常的生殖和发育。关于DDT、PCBs 的神经、肝脏、免疫毒性的报道也不少。国外研究还表明,DDT可引起胎儿发育缺陷、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增加,并可导致孕妇自然流产率升高。
鉴于上述原因,专家建议我们在利用海产品营养价值的同时,还应该认清受到污染的海产品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小常识
如何合理安全地食用海鱼
不吃或少吃鱼头、鱼皮和内脏污染物一般蓄积在肝、肾、肺等内脏组织,肌肉中含量较低。如镉在鱼类中的富集能力表现为内脏>骨骼>鳃>肌肉。
适量进食每天海鲜的进食量应控制在13g以下,或间隔几天吃一次。
尽量食用体积较小的鱼类因为体积较大的肉食性鱼类处在食物链较高阶段,体内富集的污染物较多。
搭配吃些蔬菜、水果在吃海产品的同时吃些西兰花、西红柿、香菇、苹果等蔬菜、水果,有利于污染物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