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78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博土生导师,曾主编出版《简明清史》,主持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六五”计划项目的《清代人物传稿》(下)10卷,《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陆续出版了《履霜集》、《步入近代的历程》、《乾隆帝及其时代》、《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等,并主编完成了“211”工程清史子项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数十年来,撰写或主编书籍30余种,发表文章400余篇。
担任着中国史学会会长、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古籍规划小组成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学术职务和社会职务。
工作繁忙的戴老喜爱读书与散步,戴老说:“我以为读书能修身养性,化疾疗病,是有益于健康的长寿之道。静心读书看报时,好像和良师益友在交谈,给人一种好心情。而良好的心情能够调节人的免疫力,延缓衰老。诚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感慨的那样:‘读书有味身忘老’。”
“古人对读书益于养生的问题早有论述。汉代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指读书可使人开朗、消怒和解忧,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历代养生学家认为,聚精会神乃养生之大法。我们平日读书时,往往需要心平气和、精神集中,而这正是调节身心之关键。事实证明,许多专家、教授虽已年逾古稀,但仍身体健康,才思敏捷,记忆力惊人,奥秘就在于勤奋读书。”
戴老住在北京的张自忠路附近,每天傍晚都要在这里散步,每次半个多小时,已坚持多年,戴老以渊博的历史知识解释了散步养生的道理,“夜卧早起,广步于庭”,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倡人们以散步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根据季节与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适宜的散步。明代医学家李挺在《医学入门》书中,特别指出久坐的弊害:“终日端坐,最是生死,人徒知久行、久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之尤伤人也。”清代养生家曹廷栋根据自己多年养生经验,认为散步能使心灵净化、俗念消弥,具有养神安眠的功效,指出平日“散步以养神”,睡前“绕室行千步,始就枕”。
许多名人都有散步的爱好。诗圣杜甫的《寻花七绝句》,就是在江畔散步吟成。唐人王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感受的是了无羁绊的自由情怀。茶山居士曾几的“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说的也是散步。据说程颢也是个散步迷,“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几乎已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更显出心静如童。
戴老说:“我的生命是顽强的,5年前一次因出差去外地,不幸出了车祸,头部伤得不轻,牙齿全部被一次性更替了,耳朵也受到重创,原本不好的听力更差了,精力也感觉大不如以前。加之工作常开夜车,白天就头晕,入睡离不开安眠药……通过治疗和调剂、锻炼,现在这些情况好多了。”
戴老喜欢音乐,尤其喜欢传统的民乐,他喜欢京剧,还拉得一手好京胡,兴致所至,也会在家中自己伴奏、低声吟唱一段。在饮食上,他不吃肥肉,不吃酸、辣的刺激性食品,喜欢吃鱼和新鲜的蔬菜,很少吃油炸的食品,他从不吃补品,原因是“不大相信”。除去散步他还常去北海打太极拳,只是由于工作忙不能每天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去做一做”。此外工作间歇之际,他习惯在院内的小花园赏花,在抚弄绿色中得以呼吸清新的空气……
|